APP下载

论当前多元价值观的产生及其整合

2009-01-14孟七应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孟七应

摘要: 改革的深入,市场体制的确立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使了我国多元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价值观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既是社会进步性的表现,同时,又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将就此作论述。

关键词: 多元价值观形成;作用与影响;共存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88—02

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前所未有的变革,给我国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1]。我们在拥有和平与发展大好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价值观的多样化促使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出现。要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化解矛盾,对多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整合。

一、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是一种价值意识,是主体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价值观反映着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需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次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具体而言,即生活中人们关于好坏、善恶、美丑、得失、利弊、义利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2]。价值观不是关于某一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具有什么价值的看法,而是人们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某类事物的价值以及普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好与坏、对与错符合与违背意愿的总体观念,是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见解[3]。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价值的一元与多元,认为价值的一元是指在观念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提倡或主张某种单一价值观念或价值准则的倾向,多元则是允许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有不同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存在,并给其留下相应的空间[4]。价值观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单一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往往产生一元价值观。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多元价值观势必代替一元价值观。从当前来看,我国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依据,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社会发展的外部因素。

1.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是多元价值观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产业结构和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态势。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与“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群体分化加快,利益诉求多种多样,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增强,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等等,各种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不断凸显,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势必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反面交往关系的日益密切,这是多元价值观产生的外部原因。世界经济一体化凭借市场经济这一强大的动力变得风雨无阻。由此,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参与其中的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共同的体制基础上导致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拓展和深化,进而使整个人类连接成为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浪潮带动着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面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各国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甚至相互冲突。在这种国际环境中,各种思潮、文化观念、价值观等有融合也时有摩擦发生,这必然成为我国多元价值观产生提供外部因素。

二、多元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

毫无疑问,多元价值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变革是客观的、必然的。所以,多元价值观的产生也就具有必然性。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1.当前我国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进步、日益现代化的集中反映。首先,多元价值观的产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性的象征。价值观在中国的多元化既有国际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中国国内社会发展的原因,这些原因本身就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因而价值观多元化作为这种社会必然性的结果也必然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必然性,或者说其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形式[4]。其次,多元价值观的产生推动了思想解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认识客观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承认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处在永恒的发展过程中,因此认识必须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此,必须对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原有的价值观要敢于作出怀疑。最后,价值观的多元化赋予个人独立和自由,高扬了个体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张扬了人的个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是值得肯定的。我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一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表现。

2.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对社会价值共识形成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分析来看,利益关系的多元化是多元价值观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市场经济的对主体自主性的要求不断在深化,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可以看出,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利益关系逐渐复杂。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是根本冲突的,甚至有的已经呈现尖锐化趋势。这导致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社会被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充斥,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并没有带来人们的幸福指数的增加,反而逐年下降。从国家安全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也企图借改革开放的机会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妄图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藉以达到其“西化”和“分化”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落后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有所滋长。这些都将严重的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三、多元共存与价值观整合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任何一个社会的常态,多元价值观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表现,具有进步性,但不能由此而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多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整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倡导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共存。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思想解放互为因果,当前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的结果,而这种趋势反过来又进一步引起思想解放。正是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下,中国人民才打破了僵化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回归了理性,抓住了真理的本性,真正走向了实事求是,走向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逐步解放了的价值观又不断打破人们思想上的禁锢,推动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创新,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多元价值观产生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有积极地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社会意识领域里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正源自不同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由相反相成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这就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的“风雷”。这个“风雷”是社会意识领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从而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5]。从社会个体层面看,社会价值结构的复杂化意味着社会结构的渐次分化、利益边界的日益清晰和价值主体的日臻成熟与理性,这恰是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现实转化的逻辑基点。从社会层面看,价值的多样化不仅意味着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平等对话、共识分享与普遍承认,表征着社会的宽容与文明。而且不同价值形式间的融通与互补、支持与互惠可以生成和激活新的思想观念,更新和丰富价值参照系,完善和发展价值结构,进而成为社会创新与前进的动力源泉[6]。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由于某些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压制,那么整个社会意识领域就回相成可悲的局面。

2.积极整合,开拓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潮流。多元价值观所体现的必然性与进步性并不能成为价值观建设实践中放任自流主张的合法性依据。恰恰相反,这种必然性与进步性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多元价值观中的价值共识,即主导性价值的存在,也就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多元价值观的有序。社会多元价值观有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形成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若干个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对其他社会价值观予以引领。我国目前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意识领域出现主流价值观念与市场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国外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的冲突[5] 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和任务。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价值观建设的实践中逐步选择、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是全体社会公民的价值共识。其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7],其应时代需要而生,具有多元价值观整合的能力,能够在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形成价值共识,能够引领时代潮流,是党的又一伟大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3]吴向东.论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J].哲学研究,2008,(5).

[4]刘小新.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3).

[4]强以华.价值观多元化刍议[J].湖北大学学报,2002,(7).

[5]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69-194.

[6]上官酒瑞.整合多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诉求[J].理论导刊,2008,(6).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43.(责任编辑/ 吴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