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2009-01-14顾玲妹陈湘舸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顾玲妹 陈湘舸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了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更有力地坚持了社会主义,以坚定的信念自觉地传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科学地总结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怎么坚持”社会主义所做探索的成果,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怎么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42—02

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几亿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坚持”。为此,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地探索,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思想,使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科学地总结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实践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中得出了雄辩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毫不放松地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在中国的大地上,要牢固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强调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坚持”。在这方面,邓小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党的领导既不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为此,他特别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对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作了最明确和具体的概括。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今,拥有88年历史、60年执政经历、七千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拓展了巩固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的新路径:在“民主”、“两个务必”等的基础上,添加了“改革开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自己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科学内涵的认识与把握,为我们真正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这是“怎么坚持”社会主义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社会主义观念与模式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了“优越性社会主义观”,认为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就“站不住脚”。“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并进而根据优越性的要求,给社会主义以新的定义和规定。他明确指出:“我们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并且认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因而这就从优越性的角度解释什么叫社会主义,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把优越性等同于社会主义。

胡锦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共建共享的社会;并且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才能较快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此得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在“优越性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命题。以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为基础,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结果,使社会主义成为新型的市场社会主义。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主席不破哲三说:“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没有形成既有模式的道路。这样的政策转变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决断。”这智慧和勇气来源于“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

五、全面地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时代

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广大农村,在亿万农民中坚持社会主义。为此,邓小平从改革初期,就十分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把农村承包责任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把农民群众作为改革这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主力军,十分重视农村改革者们的“发明”与经验。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邓小平的基本思路是用改革的途径去解决三农问题。邓小平曾经多次强调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思路。我们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是走对了。”邓小平在给农村改革高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即使改革也会出现风险,有曲折,“但我们必须走改革这条路,有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不能停滞,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

六、辨证地解析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牢牢把握的一个正确方向。这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者和领导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所一贯强调和坚持的。

“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有这么一个特点:实践发展与理论突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大地上的改革开放。我们坚信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李璐瑶)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