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民的主体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01-14

学理论·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作用农村教育

王 鑫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导作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主导作用;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34—02

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重要报告,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构建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局面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的、全局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做法是统筹兼顾。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必须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真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必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在改革中着重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门义,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概而言之,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获得社会协调、全面的发展。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以来,国家积极推动,各地普遍关注,积极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地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的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最容易解决、最容易见效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抓起,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使亿万农民得到了沉甸甸的“真金白银”的实惠,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是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各地多从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等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入手,符合实际,也相对比较容易见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难度显得越来越大。靠单方面“输血式”的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既难以满足整个农村的需求,也使财政难以承受其重。通过“造血式”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任务已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正像十七大报告所讲: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既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民群众富不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中央根据当前中国的国情,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统筹城乡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充分肯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基础上,又一次重申了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反映,新农村建设上,就是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否则,国家再多的投入。城市再多的扶持。工业再多的反哺。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调动农民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从经济发展方面看,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换,使农民真正成为决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主体。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调动农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同时要鼓励农民积极推广使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只有这样,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还要改善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起来,这样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才能及时卖出去,卖上好价钱,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才能保证供应,农村市场才能繁荣。总之,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最终都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农民看得见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从而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无论经历怎样的曲折和胜利,有一条经验是很鲜明的,即凡是党和国家的政策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就能成功。如果忽视农民的利益,离开农民的参与,真正的发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为一句空话。正基于此,我们说,中国农民历来就是中国社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主体力量。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同样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性力量。

三、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强化农民的主导地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指出,农业发展具有的重要意思的,不是“增进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1],强调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在生产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惟一途径就是教育。农民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核心问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要着力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由此可以看到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直接途径,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自 20 世纪后期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培养与其相适应的新农民的“新”,不能只追求外表和形式的新,更不能搞花架子,而是通过农村教育,使现实中的农民和未来的农民具有更高素养,具有新知识、新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知识化农民。因此,这就要求农村教育要比过去有新的改进和内涵,更扎实,更有实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可以肯定,在 21 世纪初至中叶,农村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负有重要的使命,它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迅猛发展迸发出来的活力和需要,不断地体现出新农村对现代农民素质的新要求,展示出可供培养应用型人才参照的现实场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2],新农村的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思路的创新为农村教育理念更新带来了活力。把新农村建设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情景素材构建为课程资源,需要突破传统的观念。一要凸显教师作为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创造者的作用,使其成为构建课程资源的核心力量。二要广泛依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家,使课程资源紧贴农业生产实际,及时满足和吸收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创新成果。三要广泛依靠不同层次农民学员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吸收农民学员的智慧和需求,不断地促进课程资源的创新。只有当农民学员、教师、有知识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的智慧相融合时,农村教育理念的创新构建才有保障。

总之,发展农村经济,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把培育新型农民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无论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还是农村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都有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建设学习型农村,不仅要大力普及现代国民素质教育,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开阔农民的视野,而且要注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培养数量众多的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善于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新型农民。农民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把外界的教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内涵,战胜愚昧、落后、迷信,主动接受进步的思想,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责任编辑/ 李璐瑶)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作用农村教育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