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童小说风格与主题浅析

2009-01-12潘晓婷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苏童

潘晓婷

摘要苏童,这位生于1963年的苏州人是一位标准的南方才子,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投入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先锋派作家的中坚力量,早期被认为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后期作品带有“新写实”风格,而他文中的女性角色成为了他的标志。

关键词苏童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苏童,南派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风格华丽濡湿,充满机智和才气,诗意和暧昧,优雅与从容,北方作家讥讽他一路优雅的风格为“脂粉气”“女人味”,然而作为一个“高产作家”,他的作品同时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也是大多中国当代作家所难以企及的,至今已有四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我们便可以从中看出苏童小说的魅力了。

苏童的成名作《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及其后的几部作品《故事:外乡人父子》《罂粟之家》等,普遍被看作“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运用精巧的不同以往的形式搀杂各种实验性叙事手法,大量的象征性形象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也是“先锋小说”最显著的特征。

《罂粟之家》是苏童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苏童其实沿用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大部分主题。不同的是,《罂粟之家》中疯狂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性形象,有一些甚至是并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数一下其中一共出现了多少个意象:最显著的自然是罂粟,它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枫杨树的命运和刘老侠家族的兴衰都凭借于此,罂粟是诱惑的也是毒害的象征。第二是网球,与沉草相联系,后半部分出现,代表了沉草潜意识中对新生活的向往。第三是枫杨树的蓑草亭子,小说中便明确指出“它是一种男性象征”。第四个意象是馍,这在前半部分较突出,与之联系的是演义和刘老信。第五是长工陈茂的铜唢呐和生殖器,它所代表的性欲与馍所传递的食欲同样是人的原欲,是动乱的根源。其次还有一些称不上象征的形象也是反复出现的,比如刘素子的猫等,这些形象也有含义,但并不必要,在我看来,是苏童对此类形象的追求而刻意加上去的。

另一篇《故事:外乡人父子》更多的表现了苏童对形式和气氛的刻意营造。其中,苏童打破了时间顺序,以两个人的叙述及一种不变的人称讲述故事。小说开头、结尾都以“我”听老祖父的讲述作为故事的引出和结束。而在故事主体中仍以“我”——即老祖父的自述作为叙述口吻,同时,在这个故事中,技巧性是远远大于故事性的,也可以说,这是苏童小说中最缺乏故事性的一篇,通篇小说读完,只给人留下了气氛诡异的印象以及竹子开红花的梦境。外乡人父子究竟是不是童震的后代?在一般小说中应当当作最具故事性的悬疑之处、集中处理的部分,在苏童笔下仅仅一笔带过。我个人认为,此小说技巧性过于浓重,将故事掩埋住了,仅仅使大家看到它精巧的形式和气氛,不很成功。

人们普遍以《妻妾成群》作为苏童“转变”的开始,称“苏童的风格有所变化,从形式退回到故事,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一些老式故事”“先锋性的实验成分已明显减弱”。关于这部苏童最重要的作品将在后面单独讨论,在这里只说它是苏童的一个转折点,由此,苏童开始了新的尝试。我们可以看到他1989年以后的作品几乎都是“先锋”与“新写实”的交叉,“新写实”所占比例较大。典型代表有《离婚指南》《群众来信》《园艺》以及2002年的作品《蛇为什么会飞》。

《离婚指南》描写了一个普通市民杨泊想要结束无爱婚姻的努力过程,但在种种压力下,终于受不了精神肉体的双重痛苦而告终,苏童将这个普通小人物在离婚旋涡中拼命挣扎,孤单无助描写得惟妙惟肖,也写出了婚姻对一部分人的束缚。《群众来信》则由一位老人千美在病床上身患绝症写起,写了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她一生都在诚实地向上级“反映情况”,但并不被人理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按照她的是非标准与“非”作斗争。《园艺》写一对老夫妻因种茑萝还是爬山虎起争执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丈夫争执后失踪,妻子怀疑他有外遇,怕有辱门楣,不肯报案,差儿子去找,儿子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几个演员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女儿患有隐疾狐臭也在这一时期遭遇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爱情“风波”。最终,丈夫被抢劫后的尸体在自家花园被发现。苏童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则首次将目光投向现代社会,主要写了四个底层市民在现代社会疲于奔命的人生际遇:小混混克渊整日无所事事,向往爱情,但又没有性能力;金发女孩怀着明星梦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却沦为妓女,最终带着一张因整容而支离破碎的脸离开;美丽实际的冷燕为钱逼死自己的丈夫,做了餐馆的蝮蛇小姐,竟克服了对蛇的恐惧与蛇共舞;普普通通的旅店接待员修红爱占小便宜,后来因摸彩时的一次人群暴动而发疯。这一幅社会生活的图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生活的现状。

在上述作品中,苏童不仅将气氛的营造及意象减少,他还将描述基点放在了普通市民的普通生活之上,描写平凡生活中的烦恼与欲望,艰难与无助,完全是“新写实”的特征。于是,苏童的后期作品便叙述“新写实”的主题,少许“先锋“手法,实现了两者的结合与交叉。

苏童个人对旧时代的偏好使他使他常常将时间场景设置在各种各样的旧时代中。从古代直到解放初期,都是常被他锁定的时代背景范围。而更重要的是,旧时代的无序、混乱显然给了苏童一个恰如其分的背景描写人性的罪恶,以及女性的悲剧命运这一主题。

苏童尤为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红颜薄命”的古训,在苏童手里特别富有韵味。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等,而在其它作品,如《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等中,女人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这里,以《我的帝王生涯》、《妇女生活》及《妻妾成群》为例,浅析一下苏童的女人们。

《妇女生活》是一篇纯粹以女性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分别将背景设置在1939,1959和1987年,分别对应外祖母娴,女儿芝,外孙女萧三代女人的故事。娴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在上海这样一个地方做了一阵子女演员,但代价是做孟老板的情妇,不慎怀孕后因怕疼没有做流产手术,直至上海沦陷她被孟老板抛弃,生下了私生女芝,一生都在悔恨当初的怕疼没有流掉孩子;芝就是在母亲的漠视下孤独的长大,生性乖僻多疑、敏感固执,又没有生育能力,她与出身好的工人邹杰结婚,爱情却随她的性格被埋葬在婚姻中,她和邹杰抱养了一个孤女萧;萧在14岁上因养父邹杰对她的非分想法而产生心理阴影,邹杰也卧轨自尽,芝精神分裂,萧与小杜结婚后,她的一切向钱看终于使小杜一点点远离她,双方陷入离婚的拉锯战中。苏童紧扣三个年代的具体特征写出了三代女人的悲剧。30年代的上海纸醉金迷,那就让娴受尽贪欲之苦;50年代中国政治气氛正浓,便让芝饱受家庭所累;80年代中国正逐步搞活开放,于是,萧就为了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变得市井、独断,失去丈夫的心。实际上,这是苏童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萧的一句话也点破天机:“女人永远没有好日子,这跟男人没有关系。”

那么,女人的悲剧跟什么有关呢?显然,苏童笔下的女人都是狭隘的,自私的,任性的甚至是毒辣的。《我的帝王生涯》并不以女性为主角,但小说中处处有女性的柔媚和心机,甚至连其中的宦官燕郎也具有不少女性的特质,可爱而又薄命。小说以“我”登基做开头,却写了杨夫人的惨死,众嫔妃的殉葬,孟夫人的心性狭隘,皇甫夫人的心机专断,冷宫里众废妃的惨象,使我们看到了一群残忍而不可爱的女人。然而当我们往后看,小小年纪的“我”便因厌恶冷宫夜夜的哭声下令剜去了她们的舌头,皇甫夫人不加责怪反而“微笑着,剜了就剜了,只是千万别让风声走漏到宫外”。我们可以看到宫中的生存状态逼得女人们不得不争名夺利,互相落井下石,争赢了便可以位高于上,争输了便不仅仅是被冷落的下场了。及至“我”长大,也有了三宫六院,女人间的算计更使他无能为力,连自己心爱的蕙妃也无法保护,蕙妃在这争斗间也清纯不再。那种女人间的仇恨浅陋单薄而又无法泯灭,手段却是阴险毒辣叫人措手不及。终于没有人落得好下场。

《妻妾成群》是苏童在写作风格上的第一次转折,已不能反映苏童作为先锋派的面目。这篇小说已经带有回归传统的意象,甚至不少人把这篇小说推为“新写实”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影响甚大,也标志着苏童叙事风格走向成熟,这篇看上去古典味十足的小说,仍显示出了非常现代的叙事手法,它强调语言感觉和叙事句法,仍然未脱形式主义外衣,因此,仍具有一定的“先锋性”。

这篇小说讲述一个女性遭受的婚姻悲剧的故事。与“五四”时期大多数“新青年”相反,颂莲这个“新女性”却走进一个旧家庭,她几乎是自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她很实际”对继母说“反正我交给你卖了,你要是顾及父亲的情义,就把我卖个好主吧。”她的干练坚决成为她走向绝望之路的原动力。显然,苏童赋予这个女性过多的女人味,她谙熟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甚至以“床上的机敏”博取陈佐仟的欢心。然而,她清纯的气质和直率的品性终究挽救不了一个小妾的命运。

小说几乎没有关于陈佐仟的详尽描写,这个热衷于纳妾的旧式男人,只会以对床笫的热情来掩盖已经颓败和虚空的生活。在整个故事中,他是一个至高无上而又苍白空洞的背景,以至于在张艺谋改编的电影中,陈佐仟只剩下一个凝重而模糊的背影。陈佐仟作为一种古旧文化的历史记忆,试图从年轻女性身上获得生命力,他的失败不过象征性的表示古旧的中国历史已经丧失了延续的可能性。飞浦似乎带来某种生机,在他英俊潇洒的外表掩盖下,却是对女人的惧怕,对这个家族的人来说,对于这种旧式腐朽的生活来说,飞浦又是一个断然的否定。苏童不仅写出了父权制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命运,而且写出了父权制历史必然崩溃的劫难。那口井的象征意义便是,无声息地吞噬希望,陈旧的生活气数已尽。

封建的婚姻悲剧多少人描写过,但苏童这个并不新颖别致的故事,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就在于富有韵味的叙事,纯净透明的语言感觉,异常鲜明的故事情境及温馨而感伤的气息。这篇小说写出了一种历史颓废主义的观念及一种失败的历史文化命运,这也是苏童在他大多小说中贯穿的主题。

《妻妾成群》的结尾在我看来有些勉强,似乎有意营造悲剧性的结局。在我看来,以颂莲的年轻美貌,机敏实际的个性,当她意识到身处的环境后是极有可能与其他妾室较量一番的,而不是压抑到疯癫。你看她不也学会了趁给卓云剪发时剪破她的耳朵了么?苏童笔下的女人的命运已被先验的注定了,所以颂莲只能沿着“红颜薄命”的道路一路走下去。

苏童的女性描写是优美的,与众不同的,但同时也是感伤悲剧甚至尖酸刻薄的。因此,苏童笔下的女人都有着类似的心性,难免给人雷同之感。

苏童的小说总的看来,“故事”并不特别重要,甚至主题也无须深究,但他特有的叙事风格及思考角度却使他在众多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苏童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选择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性格分析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被冤枉
简析哈姆莱特中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