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必修一》模块教学之初探

2009-01-12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科学素养

段 红

摘要本文通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模块的教材分析及教学体会阐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化学必修一》模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具体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对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和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素养 启发式教学 学教并重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打开高中化学《必修一》,不难发现元素化合物由原来的四章内容变为两章内容。这说明新教材广度较大,但深度比旧教材浅得多。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化学必修一》模块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新教材的特点。

(1)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强调“社会中心论”,不再把培养化学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而把目光瞄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化学素养。必修一模块降低了难度,增加了STS内容,阐释了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使学生能更加关心环境、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2)提倡新的师生关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注意层层引导,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非常贴近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自学。如在讲解化学计算的例题时,增加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这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3)体现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再以知识本身为重,注重传授学生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非常快,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质被发现或从实验室里研制出来。无论教材更新的速度多少快,都跟不上学科发展的速度,以知识本身为重已成为不可能,新教材编入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4)体现新的内容线索。新教材知识线、方法线、STS线三线并重,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做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具体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下。

(1)“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值得应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教学设计中并驾齐驱,缺一不可。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2)学法指导很有必要。大多数学生都非常需要教师指导学法。因为他们正处在热血沸腾的青春期,争强好胜、要取得好成绩、想成功,但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往往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渐渐失去信心。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要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指导,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阅读提纲。通过阅读领会教材精髓,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如第四章第二节氯气可设计以下自学提纲:①氯原子结构示意图。②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③氯气物理性质有哪些?④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⑤氯水的成分及性质。⑥实验室如何制氯气?⑦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等。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每次考试之后,对今后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教材分析处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重视教材分析。以下是本人结合《化学必修一》教材特点提出教材分析的两点建议:(1)联系社会生活:“枯燥”的学科知识不会吸引今天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必修一中处处可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等等。恰当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开展探究实验:《必修一》中设置了“科学探究”环节,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师大量注入权威性的知识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分类中设置的科学探究:用什么方法区分胶体与溶液。学生确立课题后进行分组实验,一小烧杯泥水、一小烧杯硫酸铜溶液、一小烧杯氢氧化铁胶体、一小烧杯豆浆进行对比实验。接下来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小组汇报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进行科学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避免厌学情绪。

综上所述,用好新教材必须采取相应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转变,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上是本人的拙见,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蓝新忠.化学教学策略.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3]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