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09-01-12张翠云于笑鹏海建勋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4期
关键词:颈动脉脑卒中安全性

张翠云 于笑鹏 冯 燕 海建勋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10mg/d)组62例,强化降脂组(40 mg/d)58例;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5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以超声观察CIM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和TG 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 或P<0.01 ),但强化降脂组TC、LDL-C下降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两组治疗后CIMT均减少,但强化降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降脂组治疗后CIMT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组能更有效降低TC、LDL-C、CIMT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安全性好。

[关键词] 脑卒中;降血脂药;颈动脉;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78-02

CIMT的变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的早期改变,可作为反映AS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指标。AS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AS的主要因素,所以调节血脂在正常范围,可以改善AS严重程度。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调脂药物。本研究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卒中患者CIMT的影响,观察其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08年4月120例患者,男63例,女57例,均符合:①经临床、CT等检查诊断为脑卒中;②LDL-C≥3.57 mmol/L及TG<4.5 mmol/L。均排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其他药物对血脂的影响;肝病或肝功能不全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大连辉瑞公司生产)强化降脂组(40 mg/d)58例,男29例,女29例,年龄32~84岁;常规剂量组(10 mg/d)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9~81岁。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变,不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随访5个月,于服药前及服药后5个月测定并记录观察指标,记录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栓、抗凝、改善循环、降压等,入院后24h予阿托伐他汀顿服,强化降脂组40 mg/d,常规剂量组10 mg/d,均用药5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脂水平晨起采空腹8 h以上静脉血,前1天不进食高脂食物,采用酶比色法测定TC、TG、LDL-C。②CIMT 采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7.0~10.0 MHz探头,技术要求参照国际颈动脉工作组的指南。让患者取卧位,颈部侧伸45°,测定颈总动脉膨大近心端1 cm处内膜中层厚度,即CIMT,取颈总动脉长轴舒张末期图像,超声波通过颈总动脉后壁时出现两条声波界面,第1条为内膜与腔内血液的分界面,第2条为中层与外膜的分界面,两层声波界面之间的低回声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CIMT。测定最厚处及距此远心1 cm和近心1 cm 3点,左右两侧共6点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血脂、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TC、LDL-C 和TG 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 或P<0.01),但强化降脂组TC、LDL-C下降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P<0.01)。

两组治疗后CIMT均减少,但强化降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降脂组治疗后CIMT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血脂达标率比较

治疗5个月时以LDL-C2.1mmol/L为血脂达标标准。强化降脂组达标61%,常规剂量组达标43%,强化降脂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

2.3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腹胀、纳差、便秘)强化组6例,常规剂量组2例。肌痛症状强化降脂组1例,常规剂量组1例。服用阿托伐他汀1、2、3、4、5个月后复查肝功能。1、2个月时肝功能全部正常;3个月时在强化降脂组中ALT增高1例,63 U/L,将剂量减为20 mg/d,加服护肝片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4、5个月时肝功能全部正常。强化降脂组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显著相关。许多研究认为 LDL-C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能够预示颅内动脉病变。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数表现为颈动脉管腔内膜增厚及钙化形成。学术界认为CIMT增加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标志[1-2]。因此,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被视为观察颈动脉斑块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他汀类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越来越多。由于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该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从而抑制胆固醇合成,增强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加速血液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残粒清除,是临床治疗血脂异常的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除了主要降低血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外,还能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水平、一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维持粥样斑块稳定,因此他汀类药物广泛用于脑卒中一、二级预防中,已证实可明显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3]。近期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急慢性事件,并证实了强化降脂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治疗5个月后,强化降脂组对CIMT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治疗5个月后,两组TC、LDL-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降脂组对TC、LDL-C降脂作用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1,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ATPⅢ专家组2004年报道强调对高危或中危患者,LDL-C至少需下降幅度30%~40%。本试验结果显示5个月时LDL-C水平强化降脂组较常规剂量组降低更明显。研究还显示强化降脂组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临床研究结果相近[4-6],为我国脑卒中患者提高血脂达标率,以获得更大益处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证据。

[参考文献]

[1]Schwartz GG,Olsson AG,Eekowitzmd,et al.Efferts of atorvastation on early recurrent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he Miracl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MA,2001,285(13):1711-1718.

[2]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 CH,et al.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3]李建勇,胡大一,仝其广,等.阿托伐他汀20 mg对国人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J].临床荟萃,2005,20(8):426-429.

[4]杨模国.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8.

[5]孔令振,杨宇霞.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42.

[6]冉斌.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

(收稿日期:2009-05-06)

猜你喜欢

颈动脉脑卒中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护好你的颈动脉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