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的药理作用研究
2009-01-12李宝国黄丽华杜雪曲东平张孝卫
李宝国 黄丽华 杜 雪 曲东平 张孝卫
[摘要] 目的:研究水牛角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反应、对脂多糖引起死亡的抵抗及用药后小鼠凝血时间、自发活动和对抗感染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水牛角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的药理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比较,相对分子质量<3 kD和10~30 kD的酶解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1);相对分子质量<3 kD酶解液有显著的抵抗脂多糖引起的死亡作用(P<0.05);相对分子质量>30 kD酶解液有明显的止血作用(P<0.01);相对分子质量>5但<10 kD酶解液有明显的抑制自发活动作用(P<0.01);相对分子质量>5但<10 kD组和10~30 kD组有明显的提高抗细菌感染作用(P<0.01)。结论:水牛角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药理作用不同。
[关键词] 水牛角;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16-02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效,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症,疗效显著[1]。目前关于水牛角的活性物质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我们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把水牛角酶解液分成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段,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段的酶解液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实验,发现水牛角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酶解液,药理作用不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及设备
电子天平;高速离心机。
1.2 药品及试剂
戊巴比妥钠;脂多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水牛角酶解液:<3 kD、3~5 kD、>5但<10 kD、10~30 kD、>30 kD。
1.3 动物及菌株
昆明种小鼠18~22 g,许可证号SCXK(鲁)20030004;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菌种号ATCC25922 )。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参照文献[2],各组连续给药4 d,后给予所有受试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钠,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作为入睡开始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正常的时间为睡眠时间。水牛角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酶解液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1),其中酶解液相对分子质量<3 kD组和10~30 kD组效果最好。
2.2对脂多糖引起小鼠死亡的抵抗作用
参照文献[3],各组连续给药6 d;第3天时给予所有受试小鼠皮下注射脂多糖,然后记录3 d内每组动物的死亡数量。
与NS比较,水牛角酶解液相对分子质量<3 kD组有显著的抵抗脂多糖引起小鼠死亡的作用(P<0.05)。
2.3 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参照文献[4],各组给药1 h后用玻璃毛细管取小鼠眼球静脉血,测定凝血时间。
与NS比较,酶解液相对分子质量为3~5 kD组和10~30 kD组(P<0.05)、>30 kD组(P<0.01)差异明显,其中以相对分子质量>30 kD组的凝血效果最好。
2.4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参照文献[5],记录2 min内给药前后小鼠双前肢向上抬举次数。
观察组给药1 h后与给药前比较,抬举次数明显缩短(P<0.01);给药1.5 h作用仍缩短(P<0.01或P<0.05)。与NS比较,给药1 h后抬举次数明显缩短(P<0.01或P<0.05);给药1.5 h后,3~5 kD组和>5但<10 kD组明显减少(P<0.05)。
2.5对小鼠抗感染作用的影响
参照文献[5-6],各组连续给药5 d,第4天腹腔内注射大肠埃希菌造成感染,感染后第7天统计各组小鼠死亡数。与NS组比较,除<3 kD组外,其他各组小鼠生存率均明显提高(P<0.01),以>5但<10 kD组和10~30 kD组的效果最好。
3 讨论
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3 kD和10~30 kD的酶解液有较好的镇静作用;相对分子质量<3 kD组有较好的抵抗脂多糖引起的死亡作用;相对分子质量>30 kD组有较好止血作用;>5但<10 kD组和10~30 kD组有较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和抗感染作用。水牛角酶解液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药理作用不同,与它们所含的活性物质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57.
[2]金若敏,陈长勋,范广平,等.犀角与水牛角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1997,19(7):33-34.
[3]魏育林,李亚俊,罗乃丹,等.脂多糖致小鼠SIRS和MODS的研究[J].急诊医学,2000,9(6):370-373.
[4]韩俊艳,毯德宏,王敏伟.水牛角水解物的止血作用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7(3):32.
[5]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62-263.
[6]黄继全.大青叶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70-71.
(收稿日期: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