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碗

2009-01-12

通俗小说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釉色好心人古玩

饮 者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机关公务员张文赐也迷恋上了收藏,虽然坚持上网学习收藏这方面的知识,经常去逛古玩市场,但他还是感觉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只敢买一些要价不高的小东西自我欣赏,对于那些要价较高的,他轻易不敢涉足。

时间长了。他也接触了几个共同爱好者,资深收藏者告诉他,古玩市场上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都是仿品,不值得投资收藏,并说出了其中的理由。张文赐很信服,到古玩市场的次数明显少了,可对收藏的迷恋却与日俱增。

一个周末,张文赐带孩子到公园玩。在公园门口,他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皮肤黝黑、矮小干瘦的老太太,衣衫褴褛地正向过往的行人乞讨。张文赐经过她面前的时候,眼前一亮:伸过来的大碗明显是一件古董呀!碗呈青釉色,釉色内外均匀分布,碗外有莲花鲤鱼图案围绕。图案简单、自然、大方,里面散乱的零钱遮盖不住岁月磨损的黑褐色。张文赐凭日常积累的知识和直觉判断,这应该是个明代浙江龙泉窑烧制出来的碗。

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一张十元的票子放到碗里。对如此慷慨的施舍者,老太太遇到的肯定不多,一个劲地作揖感谢。张文赐趁机问她:“大娘,你的碗,我看看,好吗?”

“好好,你是好心人,你看看。”老太太慢慢地把里面的钱收进布袋里,递给张文赐。

张文赐小心接过,先看碗底,果然有“大明宣德年制”的篆字,这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再细看那碗,薄薄的。轻轻的,着色淡雅。古朴淡雅,品相完好,心里不禁一阵狂喜。他不动声色地问老太太:“大娘,你这碗是哪来的?”

老太太咧开满口的黄牙,腼腆地回答:“不知道,家里的,用了好几代了。”

“这碗你卖吗?我买下来,好吧?”张文赐有点急切了。

“你买这碗?呵呵,不卖。好几个人要买,我都没卖呢!”老太太依然腼腆地笑着,“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不敢卖呀。”

“我多给你些钱,不好吗?”

“你是好心人,你能给我多少钱?”老太太眼里开始发光。

张文赐看到了希望:“你开个价,我看看?”

“五千。”

“呵呵,大娘,你也真敢要,这碗值五千?!”

“说不定是老东西呢,如果时间老长了,五万也值呀!”老太太好像很懂行,“你说,你愿意给我多少吧?太少了,我可不卖,这是我的聚宝盆呢。”

张文赐想了想:“一千。咋样?你不卖。我走了。”

老太太很坚决:“别人早就出过一千,我都没有卖。看你是好心人,两千,再少不卖了!”

张文赐越看越喜欢那碗,一个乡下乞丐,不可能骗人,如果它真是明代的龙泉碗,五万也值呀,自己这次也许就“捡到了一大漏”。赚大发了!想到这,他坚决地掏出两千递给了老太太。

回到家,张文赐拿着碗左看看,右瞧瞧,爱不释手。夜里,他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给全市收藏界有名的老王打电话炫耀。老王听后,提醒他:“你最好去市文物鉴定中心去鉴定一下,我怎么听说好几个人和你买碗的经过一样呀,别遇到专业捣腾仿制品的了。”

张文赐一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文物鉴定中心去。人家刚一上班,见张文赐把碗一拿出来,就说:“是不是在公园门口一个老婆婆乞丐手里买的?”看张文赐惊讶的神情,人家笑着了,“你已经是第六个来鉴定的了,假的,仿制品,顶多值十块钱,这是卖假古董的贩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不然怎么这么多人往里钻呢?”

离开鉴定中心,张文赐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公园门口。那个老太太还在门口乞讨,手里又端着一个和张文赐手里一样的碗。看到张文赐,老太太习惯性地把碗伸过去:“好心人,行行好,行行好!”

张文赐想发火,但看着老太太装出的可怜样,突然笑了起来,是呀,跟她一个老太太生什么气,怪只能怪自己,谁让你看走眼了呢。

猜你喜欢

釉色好心人古玩
古玩家
在路上
门泽光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人无完人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
阿三创业记:遭遇“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