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山上的布达拉宫

2009-01-11尼玛次仁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6期
关键词:达赖喇嘛布达拉宫

尼玛次仁(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作为藏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和象征,矗立在雪域圣城拉萨红山之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是藏传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布达拉”是古代印度梵文“菩陀罗”的音译,汉语里称普陀山或舟山。相传,古印度南部的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讲经布道的场所。耸立在红山之颠的布达拉宫,在修建时,营造者参照佛经中描述的观世音净土布局,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的第二宝刹。

据史书记载,7世纪30年代,雅龙部落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从西藏山南崛起,征服和统一了雪域高原上的诸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此后,他又亲自考察卧塘——现今的拉萨地形,发现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美,又远离旧臣势力范围,决定由山南迁都拉萨。迁都拉萨后,松赞干布在拉萨北郊娘热沟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名为帕蚌喀的王宫。后来随着政局的不断发展,帕蚌喀宫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决定修建一座威震四方诸侯、独一无二的赞普起居和召集大臣商议国事的宫殿。为了修建新王宫而选址时,松赞干布指着居于拉萨河谷中央的红山说:“此山位居卧塘中央、形如宝象侧卧,实属吉祥宝地,当年我祖辈拉妥·脱日年赞早年曾在此山洞修行,我当在此修建王宫”。就这样,1300多年前,开始修建了拉萨河谷平原上的第一座宏伟建筑——布达拉宫。

据史书记载,当时修建的布达拉宫建筑外墙以红色为主基调,宫高9层、有999间宫室,加上山顶一处修行洞,共有1000间。整个宫顶屋沿竖起大量长矛制成孔雀开屏状的装饰,气势十分雄伟。王官与王官之间的半腰架起一道银铜合制的天桥,以通往来。宫殿外围还筑有三道城墙,外围城墙高大、宽厚,二道城墙名日老虎墙,三道城墙名日狮子墙,不仅规模浩大,而且具备强大的防御功能。王宫东侧修建一道专供赞普跑马休闲用的砖砌跑马道,其长约500米、宽约30米、高约3.5米,形状如城墙,跑道两边竖起宝石串珠的璎珞,极为富贵奢华,跑道的起点与终点各装饰彩绘格子木架,跑道地面铺装整齐的木地板,一马驰于道上犹如百马驰骋一样作响,极为壮观。另外,在王宫南面,又修筑了一座9层高的后宫宫室,也围起一道城墙,城墙四周设有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筑有一座敌楼,有护卫看守。

自松赞干布之后的9代赞普,在此划分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蓉。早期的布达拉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然而后来在吐蕃第38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遭受大面积雷击;在第42代赞普朗达玛时期,爆发战乱。当初的布达拉宫仅存法王修行洞和圣观音殿两处较为完整的殿堂。

在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灭亡到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期间的近800年中,由于西藏行政中心地的不断变迁,历代的萨迦王朝、帕竹王朝、噶玛王朝都未曾设政权中心于拉萨,因而布达拉宫也一直未能重兴,仅作为遗址型宗教活动场所隶属拉萨大昭寺管理。在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噶当派高僧琼布扎僧、噶举派噶玛·德辛协巴、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等不同教派的著名人物曾先后在此举行过讲经、传、法、修行等佛事活动。

1642年,格鲁教派领袖、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借助蒙古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的武力,推翻了当时统治西藏的藏巴第司·噶玛·丹迥旺波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制政权,并将政权中心设在哲蚌寺。拉萨再度成为西藏地方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1645年,在众人的建议下,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由第司·索朗饶丹主持工程建设,耗时3年有余,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山上建筑群和雪城城墙、角楼、城门楼等建筑。进而达赖喇嘛及其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甘丹颇章迁到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起居和处理政教事务的主要场所,直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在第司,桑杰嘉措的主持下,从全藏调集木匠、石匠、画匠、泥匠等能工巧匠和民工11000余人,清朝康熙皇帝派出工匠114名,尼泊尔派出金匠135人,固始汗组织蒙古捻线女工39名,共计11300余人,于1690年藏历2月22日开工,耗时三年有余,于1694年藏历4月20日建成了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和享堂西有寂圆满大殿为核心、高13层的红宫建筑群,基本形成了现今布达拉宫的规模。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建了东目光殿和上扎夏僧台区以及布达拉宫前山脚下雪城内的西印经院等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1934年灵塔殿修建在红宫西侧,并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

从17世纪中叶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以后的增建、改建、扩建工程经历了近300年的重点建设和长期维护,形成了山上以红宫、白宫为主体的宫殿建筑群,山下雪城城墙以内以噶厦政府机关办公和马厩、奶牛院、龙夏宅、斋康宅等为主的噶厦政府办公、服务用房和贵族住宅建筑,后山以绿草荫荫、古木参天、龙王殿配以人工湖等组成的宗角禄康园林式建筑。

三种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建筑和功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整体占地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115.7米的布达拉宫,集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学府、办公、庭院、回廊、园林、城墙、角楼、敌楼、马厩、作坊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外观颜色主要以红、白、黄、黑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的含义与藏传佛教讲述的“四业”息息相关。其中:红宫内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和设置了各类佛殿,是一处宗教活动中心,它象征着权威即“怀业”;白宫是达赖喇嘛的驻锡地,也是旧西藏政教合一制社会的统治中心,象征着和平、吉祥即“息业”;黄房子是高僧修行密宗的道场,象征庄严即“增业”;黑色广泛使用在布达拉宫所有门窗周围,是为了消除邪魔从门窗入侵,象征镇魔即“沫业”。

庞大的宫殿里藏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据初步统计,宫内主要藏存有:8座历代达赖喇嘛金质灵塔,各种精美绝伦的金质立体坛城,还有佛像、佛塔、唐卡、法器、供器、瓷器、服饰等各类珍贵文物约10万余件,珍藏典籍6万余部,上万组壁画。不论其建筑布局与规模,还是壁画与雕刻,或是珍藏的文物与典籍,无不反映出西藏建筑艺术、历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等诸多领域的最高成就。

其他重点建筑与文物

“五难婚使图”壁画

位于白宫门厅北壁,包括人们熟悉的松赞干布请婚和文成公主入藏图。特别是松赞干布的婚使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到唐朝都城

长安城,向唐太宗请求联姻,并以超人的智慧应对唐朝对婚使提出的五次难题,连破五题,取胜夺冠,最终请得文成公主入藏的一段历史刻画于此,尤为生动。

东大殿(措穆钦夏·司西平措)

是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白宫时建成的一座面积达670余平方米的主体建筑。高大的木柱、宽阔的厅堂、恢弘的气势,绚丽的壁画、庄严的法台以及闪着金光的金字大匾,显得十分富丽堂皇。这里是旧西藏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制政权举行重大政治活动和七世达赖喇嘛以来的历代达赖喇嘛“转世灵童”举行坐床、亲政典礼,以及噶厦政府每年藏历新年初一召集四品以上僧俗官员举行隆重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内设置的达赖喇嘛宝座上方悬挂的“振锡绥疆”汉、藏、满三种文字的金字牌匾,是1 867年同治皇帝为庆祝平息年绒·贡布朗杰作乱而御笔提写的珍贵文物。

强巴佛殿

原本是八世达赖喇嘛江白嘉措的寝宫“甘丹平措”。后来八世达赖喇嘛于1 800年命人铸造了一尊重达万两的紫铜鎏金强巴佛,故而更名为强巴佛殿。藏传佛认为强巴佛是三世佛之一,是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又称弥勒佛或慈悲氏佛。信徒们为了众生求得美好的未来,极为崇敬强巴佛。在拉萨大昭寺每年举行的传昭法会期间,按照仪轨在固定时间抬着强巴佛的塑像绕寺游行,以求平安。在西藏很多寺庙都供奉由强巴佛塑像或设立专门的强巴佛殿,最著名的要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像,他是当今世上体量最大的铜鎏金佛像。布达拉宫的这尊强巴佛像的造像形态,正是佛经中描述的强巴佛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后第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态,信徒们说:“观瞻此像,犹如聆听强巴佛正在讲经”。

除了强巴佛像外,四周经书架内供奉的270部大藏经全都是用金、银、铜、珍珠、松石、朱砂、海螺、青金石八种珍贵天然矿物质碾制书写的西藏最古老、最珍贵、最权威的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五世达赖喇嘛和宗喀巴大师著作全集各一套,是布达拉宫独有的典籍珍品,这对研究佛教文化和西藏传统典籍版本具有极高的价值。除此之外,这些经典的外包装也是极其豪华、气派,外包全部用珍贵的黄色彩云缎包裹,夹板全部用优质的木料嵌银饰,捆扎用人工编织的五彩丝线彩带,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

殊胜三界殿(萨松朗杰)

位于布达拉宫主楼红宫最高层中央,位置非常重要。这里供奉着两件反映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史和祖国统一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一件是1721年康熙皇帝派专使赐给七世达赖喇嘛的一块以藏、汉、满、蒙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金字长生禄位;另一件是1762年在八世达赖喇嘛江白嘉措举行坐床典礼时乾隆帝派专使喀尔喀将军亲王才旦嘉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携带入藏并赐给八世达赖喇嘛的乾隆皇帝着袈裟、戴“班智达”僧帽的一幅画像唐卡,以及历经30年完成的11O部满文《甘珠尔》大藏经,封面用纯金依次制作成藏、满、蒙、汉四种文字,正文用朱砂印制。

为了供奉乾隆皇帝画像唐卡和长生禄位,八世达赖喇嘛于1798年下令噶伦夏扎顿珠多吉主持制作雕龙佛龛,升高房顶,以供长生禄位和皇帝画像。自八世达赖喇嘛以后的历代达赖喇嘛、驻藏大臣、噶厦政府高级官员在每年皇帝寿辰时,到这里向皇帝画像行三拜九叩大礼。另外,这里还是一个体现中央政府权威的地方,第九世、十世、十一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金瓶掣鉴仪式,就是在殊胜三界殿内供奉的皇帝画像前举行,以此认定“转世灵童”。

圣观音殿(帕巴拉康)

建造于7世纪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时期的遗迹。殿内主供一尊作为布达拉宫镇宫之宝的圣观音自在像。

这尊圣观音世间自在像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具有非凡的信仰意义,而且当时清中央政府为安抚西藏众生,同治帝御笔书写“福田妙果”四个字,对相传为天然形成的观音像予以赞美,并制作成汉、藏、满三种文字的金字牌匾,派专人送进西藏,悬挂于圣观音殿大门上方,以示皇恩浩大。

时轮殿(推郭拉康)

据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讲授的《时轮经》,11世纪初由印度传人西藏,到13世纪已经传遍藏区。这一时期,许多高僧大德参与修行和研究时轮经成为时尚。为了迎合当时时尚文化追求的需要,藏传佛教觉囊派设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达旦平措林寺打造了一座金属立体时轮坛城,专门为本寺修行时轮坛城的僧众提供观修标本。1680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将原属达旦平措林寺的金属立体时轮坛城从阿里迎请到布达拉宫并加以供奉,取名为“推郭拉康”,对整个坛城进行了一次改头换面的修整,用黄金11.24两,命工匠对这座金属立体时轮坛城重新鎏了金,镶嵌了绿松石和珍珠2279颗、珊瑚5168颗、琥珀3235颗、青金石和玻璃珠7419颗、水晶石1896颗,使坛城显得更加精美。

释迦能仁殿(土旺拉康)

原为达赖喇嘛寝宫“森琼·诺杰班久”。1799年,八世达赖喇嘛时期耗银500余两铸造了一尊释迦牟尼像和八尊紫铜鎏金随佛弟子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除盖障、虚空藏、弥勒和普贤像供奉在这里,继而更名为‘土旺拉康”,意思是释迦能仁殿。释迦能仁殿内除了供奉上述造像外,东墙经书架上整齐摆放的115部用金字抄写的《甘珠尔》大藏经,尤其珍贵。

《甘珠尔》大藏经,又称《佛说经》,是释迦牟尼语录全集。其内容早期是用贝陀罗树的树叶上抄写记录,人们称其为贝叶经。8世纪到13世纪期间,众多印度和西藏的高僧大德们将记录在贝叶经里的梵文释迦牟尼全集翻译成藏文,全部收集在《甘珠尔》大藏经中,称为三藏当中的经藏和律藏总汇,全集分为戒律、般若、华严、宝积、经集、秘密、目录共7大类。这里珍藏的115部《甘珠尔》大藏经全集是用特制的蓝锭加厚纸作为载体,用纯金粉作为书写墨水抄写而成。特别是,每一部经书的首页用纯金泥堆写成凸字,显得特别华贵,十分考究。类似材质的经书在西藏除了布达拉宫外,寥寥无几。

无量寿佛殿(次巴拉康)

1782年,八世达赖喇嘛虚岁25岁的本命年时,他的经师策墨林·呼图克图阿旺次成,为了八世达赖喇嘛能够避灾祈寿,命宫廷作坊雪·堆白打造了一尊紫铜鎏金大日如来像和金刚无量寿、大宝无量寿、莲花无量寿、业力无量寿、普照无量寿、功德无量寿、智无量寿、不动无量寿八尊无量寿佛像和一尊银质白度母、一尊紫铜鎏金绿度母像,供奉在原来是达赖喇嘛寝宫的森琼·堆古吉,并把这里更名为“次巴拉康”,意思是无量寿佛殿。无论是九尊

紫铜鎏金佛像,还是度母像,打造工艺十分精湛,这些造像的相貌造型不仅充分体现了明目隆鼻、嘴边含笑、宽厚慈祥的佛所具备的法像庄严外,而且通过造像艺术追求佛和菩萨完美形象,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是少有的精品之作。特别是度母的造像,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中体态最优美面容最妩媚,是最精致、最动人的艺术形象之一。

法王修行洞(曲杰竹普)

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法王修行洞是当年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修行的地方。这里供奉着藏王松赞干布、王子贡日贡赞、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禄东赞,六尊珍贵的泥塑像。体现出吐蕃时期造像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西藏至今保存极少的吐蕃时代艺术珍品。

合金佛像殿(黎玛拉康)

俗称响铜殿,位于红宫六层东北部。殿内佛像、佛塔共计3000余尊。其中合金质佛像1700余尊,佛塔280座;其他各种质地的塑像1200余尊,佛塔7座。这些佛像、佛塔中最早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晚的也都是十六世纪之前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也有部分西藏本土制造,还有百尊系明永乐和宣德年间祖国内地制作的合金佛像。此殿可称得上是合金佛像和佛塔的精品汇集之殿。

无量寿佛殿壁画

不仅绘有传说中的观世音净土,而且还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查也巴寺、乃琼寺、帕邦卡宫、拉嘉里王宫等人间实景;不仅绘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和宗教人物莲花生大师、寂护大师、宗喀巴大师、八世达赖喇嘛等人物肖像,而且还有无量寿、救八难度母、马头明王等佛教当中的佛、菩萨、护法等形象。这些壁画构图紧紧围绕所要表达的主要人物和主题内容为中心,放射排列,达到了画面主次分明、饱满而又不杂乱的艺术效果。

释迦百行殿

位于红宫六层西南角,殿内佛龛里供奉的释迦百行造像和十六尊者像都是檀香木造像。这种以珍贵的檀香木质地塑造的佛教人物集于一殿令人叹为观止。这十六尊者像不仅规整、严密,而且姿态庄严、衣裙文饰繁缛,注重装饰效果,人物表情和面目塑造各异,充分表达了十六尊者其人的生动形象。

西大殿(措钦司西平措努)

全称寂圆满西大殿。位于红宫四层中央,面积达776.2平方米,是五世达赖喇嘛的享堂。四周墙壁精心绘制了2215组壁画,记录了五世达赖喇嘛的家族史及本人传记。其中东北角约15组壁画讲述了五世达赖喇嘛于1652年赴京觐见清顺治帝的全部过程,尤为珍贵。

观世音本生殿(冲绕拉康)

位于红宫西大殿北侧,建于1693年,面积214平方米。殿内供奉一尊仿照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纯金释迦牟尼像,一尊五世达赖喇嘛银质塑像和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净息观音、松赞干布等塑像。殿内西侧有十一世达赖喇嘛克珠嘉措金质灵塔。周围经书架内存有典籍1000余部,多为善本,内容涉及宗教、文化、艺术、工匠、医学、语言等学科。其中1725年清雍正帝赐赠七世达赖喇嘛的一套北京版藏文《丹珠尔》经和西藏首部刻版《丹珠尔》经尤为珍贵。

布达拉宫不仅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杰作之一。它不仅代表了西藏一千多年以来建筑历史所达到的高度,同时象征着藏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独特的建筑布局、绝妙的内部空间设计、众多的珍贵文物,全面展示了藏民族熟练工匠丰富的建筑水平和装饰传统,使布达拉宫的全部建筑和艺术品质都达到了罕见的水平。

由于布达拉宫在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上具有的高度价值,以及完整的保存原有规模,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出巨款进行保护维修。1994年,继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布达拉宫
神奇的布达拉宫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西藏布达拉宫迎“年度美容”
布达拉宫
中央高层曾多番争取达赖喇嘛
布达拉宫
拉藏汗新立六世达赖喇嘛背后的政治因素(英文)
布达拉宫生成记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布达拉宫外的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