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动学生创作的琴弦

2009-01-11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内驱力画画大海

胡 旭

当代著名的小学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那些山啊,水啊,星星月亮啊,都是活的,会跑也会跳,会说也会唱。儿童的心灵就好像是一只幼小的蚕蛹被一层厚厚的茧包裹着,一旦被击破,一只只美丽的彩蝶就会满天飞舞。可从学生的图画来看,不少画或感情漠然,或笔是心非,失真失诚,东摘西抄的“拼凑式”的画、全文照般的“移植式”的画很多,这都是因为学生怕画画,把画画创作看成了“空中楼阁”。如何让他们喜欢画画?如何让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身边色彩斑斓的世界?如何让画画成为他们的需求习惯呢?

注重积累,储备画画原动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看、听、嗅、摸,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他们敏锐的感觉会捕捉到许多创作的信息,从而建立一个自己的材料仓库。如上《海底世界多奇妙》的画画课时,我先朗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再让学生从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了解有关的海洋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认识了许多海底动物的名称,对神秘的海底世界更充满了好奇。有些学生还懂得了海洋正受到人类的破坏,不少海底动物正濒临灭绝。又如画“我的小伙伴”时,我让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对象足足追踪一个星期,记录他的言行举止,这一系列知识的储备,为学生参与画画活动提供了动力,积累了素材。

搭建平台,激发画画内驱力

搭建平台,激发画画内驱力,这是画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能给学生搭建一个放开思维、放开感情、放开画法的画画平台。如当学生定睛于亲手画、剪、贴妆扮出来的大海时,色彩斑斓的大海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触动了情感之弦,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唤醒了他们沉睡的记忆。有学生说:“大海大海,轮船在你身上滑过,你痒不痒?大海大海,小鱼在你肚子里游来游去,你快不快乐?”还有学生说:“我好想自己变成一条活泼的小鱼,在大海里和小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玩。”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把这些全都画下来!”

画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只要教师架设好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给学生刺激,把原始的生活片段激活为有用的画画素材,把“过去式”变为“现在式”,促使学生产生“我要画”的积极心态,学生就会像蓄势待发的蛹一样破茧而出,自由地驰骋、自由地挥洒、自由地张扬。

内化习惯,延续画画持久力

多年来,我从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出发,从培养学生的画画兴趣出发,把语文、音乐、表演等引进了美术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乐趣,而不是创作的苦恼。学生心中有了乐趣,便有了表达乐趣的欲望。比如画一个活动场景时,我把“击鼓传球”的游戏搬进了课堂,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又如指导画秋天的景色时,我让学生们先闭着眼睛欣赏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再如画想象画时,我把孙悟空、二郎神等神话人物请进了课堂。

教学中我试着把枯燥的画画训练巧妙地揉合到各个领域中,巧设“温柔陷阱”,营造了轻松活泼、富有童趣的画画心境,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入手,以美术教学的主体的内因入手,把教材中静态的画画训练要求进行艺术化处理,努力减轻学生的画画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内驱力被激活了,学生对画画的兴趣被长久地保持了下来,最终成为了一种习惯。我觉得低年段画画是个起步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不妨从“通俗唱法”,甚至从“卡拉OK”起步,在不断训练中逐步形成“唱腔”,不要一开始画画,就要求学生用正规的“美声唱法”。实际上,你提的要求过高,学生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会画。所以我在上图画指导课时,围绕内容的灵活度,立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尝试设计各种类型的画画课,如将实践操作课上升为画画课,由口语交际课转化为画画课,把音乐欣赏课内化为画画课等,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逐步消除画画的畏难情绪。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激发了学生的画画兴趣,让创作成为一种乐事,并想方设法使学生长久保持画画兴趣,孩子们必将与画画结缘。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内驱力画画大海
培养内驱力
问大海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冬日的大海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