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
2009-01-11刘晓琼
刘晓琼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口语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具有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水平,既要把话听清楚,听准确,又要把话说明白,说得准确得体。所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搭建交际平台
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在运动前几分钟总要先伸伸手、弯弯腰、活动活动筋骨。同理,如果我们在课前就将学生的口语交际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口语交际课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交际”上来呢?我常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交际的热身运动。在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前,我都会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设计一些与交际内容相关的话题,先对学生进行心理、情绪及状态的调试。如在教学新课标第二册的语文园地七时,我便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小朋友,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比如弄脏别人的新衣服,你会怎么做?如果是你的新衣服被别人弄脏了,你又会怎么做?”类似这样的课前热身运动,学生一上课就被教师引牵着进行口语交际,从而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放松了神经,产生交际的冲动,找到交际的感受,并“跟着感觉走”进入口语交际的积极状态。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靠“语文园地”安排的专题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平时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本着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及新闻性的原则,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安排一些有关校园生活、节假日闲话、我的喜怒哀乐及国内外时事等为主题的课前三分钟“自由谈”,让学生按座号轮流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展现出来,供大家玩味、欣赏、吸收。表面上看来,这是些不着边际的“自由谈”,但这种语言运用的游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的交际平台,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验到生活的丰富与情趣,养成关注世事、关心别人、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二、储存交际材料
词汇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学生出现张口结舌、一时找不到合适词汇来表达自己意思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词汇贫乏。可见,重视词汇的存储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
1. 天天赠送名言
翻开学生的口语交际成长记录袋,我发现学生普遍缺乏知识的积累,对课本上的词汇往往比较熟悉,但对课外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典故、传说、名言、谚语,学生知之甚少。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一种让学生“无心记忆”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每天送一句名言。我先在黑板的一角开设了一个“名言名语”专栏,然后要求学生按座号顺序在专栏上写出一句名言名语送给全班学生。要求写出其出处或作者,不得重复,另外抄送者还要负责随机检查被送者对名言名语的积累,可以在上学路上、课间等随机抽查。经过一年的实验,获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由于学生掌握的名言多了,在作文中用,使文章富于哲理、发人深省;在交际上用,使表达更有感染力、更具说服力。
2. 巧用生字音节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可以说出不同的几个汉字,组成不同的词。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便让学生依生字的音节为线索进行想字、说词的练习。如学完《桂林山水》的“漓”字后,我就组织学生以“lí”为线索,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音节“lí”的汉字及组词最多,学生兴趣盎然,一口气说出了“离”——离开、离合,“厘”——厘米,“狸”——狐狸,“犁”——犁地,“梨”——梨膏等字词。
3. 妙用词语接龙
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我都坚持给学生安排一次词语接龙的训练。先由一个学生从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中选一个生词说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接着说下去。这不仅巩固了生字新词,还复习了相关的“旧词”。
4. 加强背诵积累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锻炼的过程,唯有“厚积”方能“薄发”。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读读背背”中更是安排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诗词、对联等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每学完一篇文章后,我除了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外,还会划出一些精彩句段让学生识记。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