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教学法

2009-01-11洪南生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词

洪南生

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寄托着历代文人墨客丰富的意蕴,成为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之宗,保留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编织着中国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特别是唐诗、宋词,就如我国文化中的长江、黄河,源远流长,以其丰富的内涵、精练的语言,激活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至今尤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在现行教材中诗词就占有了较大比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现在的中学生学起诗词来,总有几分隔阂,几分高深莫测。的确,一首短短的诗,却能包含一幅幅画面;一阙小小的词,却拥有一个个意境。因此,在中学阶段的诗词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诵读渲染法

优秀的古诗词是运用汉语的典范,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的结晶。它们不仅形象生动、凝练准确,而且极具个人风格。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体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而且能体会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把朗读训练作为重点,贯彻到诗歌教学的始终。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其诵读的习惯,明白诗歌诵读节奏韵律形式,使学生在或长、或短、或轻、或重的诵读声中不断的获得新的朗读体验,在抑扬顿挫声中感受、领悟诗词的声韵美。我在教学《黄鹤楼》一课时,要求学生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诵读得法了,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二、音乐渲染法

《墨子·公孟篇》说过:“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诗歌原来就是用于唱的,是抒发人类情感的载体。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把诗歌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优美的意象,激活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悟情,赏析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先播放录音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播放由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电视屏幕出现一轮圆月以及一个舞者在曼舞,让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体会美丽的意象的再创造,真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而音乐优美的旋律更把词的情感内涵及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惆怅低回的歌声有如幽谷长笛,抑扬回荡,令学生入迷,置身其中。

观赏聆听之后,还可让学生练唱,继续渲染气氛,注意旋律起伏的变化,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舒词缓、恬淡情深的意境,想象在一轮明月下,苏轼举杯对月沉思,他在思考人生,也在思念亲人。此情此景,教师未讲解,学生已领悟了七分。总而言之,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能很好地再现意境,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三、图画渲染法

诗歌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图画等直观动态的方式再现出来。朱光潜说:“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许多诗歌比较注重意境的刻画,通过想象,把诗句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幅很好的画面。作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头脑中浮现诗中的形象图画,再调动自己的审美性经验,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味咀嚼诗中意境,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在教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诗画欣赏”。多媒体的屏幕上缓慢地出现了按照课文顺序的一幅幅画面,如“风破茅屋图”“村童抢茅图”“老叟叹息图”“破屋漏雨图”“愿济苍生图”,并伴以配乐。学生静坐在那里,眼看,耳听,心想。每位学生在这种立体感受中,披文入情,悉心品味,既为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不幸遭遇而同情,又为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而震撼。学生与诗人在感情获得了共鸣,增强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社会对时代的认识。

四、背景渲染法

了解诗人背景,是自古以来研读鉴赏诗词的有效方法。其核心内容是:要解读作者的作品,就必须弄清作者的创作背景。一首好诗词往往含有深厚微妙的意蕴,是诗人生平阅历、情感体验的外化。张学诚先生曾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论其文也。”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如不了解诗人杜甫曾经历安史之乱,多年漂泊“剑外”,艰苦备尝,就无法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如不了解诗人李白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却因得罪权贵而终被“赐金放还”的遭遇,就无法体会《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乐观。

总之,教无定法,在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而应综合并用。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古诗词的美,能够让古诗词鉴赏真正成为美的享受,从而爱上古诗词,那就是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