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阅读中的审美教育

2009-01-11陈筱苹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狐狸美的图书

陈筱苹

就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来看,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主要的问题。在2003年9月份的《幼儿教育导读》中的一份调查显示,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0.1%,而“一般”的要占59.8%。许多幼儿爱“听”家长讲故事,不喜欢“阅读”故事,能够自己“一页一页认真仔细翻看”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5%以下。可见幼儿的阅读兴趣状况令人担忧。

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如何通过阅读让幼儿获得愉快的体验,是值得幼教界关注的问题。据此,我园尝试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挖掘图书中美的因素与美的力量,将幼儿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早期阅读的核心,引导幼儿在阅读中进行体验、探究、表现和创造。主要措施和方法有如下三点。

一、引导幼儿观察剖析画面形象,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

图书是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的,对于幼儿而言,阅读图书主要是对图书画面的阅读,即通过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的各种变化来感知和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只有学会观察画面,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图书的美。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图书中的人物或景物的形象进行观察剖析,让孩子们感知美。例如,《兰兰的新衣裳》中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巍峨的大山、翠绿的草地、火红的栗子树、天空中飘来的五颜六色的彩霞……通过这些画面的观察让孩子们理解故事的情节:小猴、兰兰是一对好朋友,由于兰兰爬树时撕破了衣服,小猴历尽艰辛从天边带来了一片彩霞,给兰兰做成一件彩霞衣裳。图书中生动的画面,深蕴着纯真细腻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图书景物的变化、人物的动作等去引导幼儿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大自然的美,领悟到友情的可贵,进而理解“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人们的友情更加美好”的深层内涵。

除了对画面的观察外,教师还应从作品的局部到整体作出剖析,帮助幼儿对阅读作品作出审美反应,引导他们学会感知和欣赏阅读作品,这也正是培养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儿童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提高其欣赏能力,也有助于儿童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强调“观察”的同时也突出“感受”。如果说“观察”强调的是科学的客观态度,而“感受”就是强调主体的嵌入,或者说客体向主体的转化,主客体的统一。通过阅读,将外在于幼儿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幼儿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幼儿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炼就一双“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与发现。

二、鼓励幼儿积极想象和实践,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阅读图书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早期阅读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早期阅读的基础不是识字而是想象力,幼儿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出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学会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消化知识的想象力,而图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所以在早期阅读中应尽可能地将图书中的审美因素与幼儿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图书、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抓住作品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设置想象、创造的阶梯。

在阅读童话故事《第二块蛋糕》时,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停止讲述,设置悬念:蛋糕会不会被狐狸抢走?小兔想了什么办法来对付狐狸?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用最能体现自己感受的词汇、语音、语调、节奏表达出来。在教师引导下,幼儿想出很多有趣的办法:小兔子在蛋糕里装上炸弹,狐狸拿走蛋糕后爆炸,把狐狸炸成一只“糊”了的狐狸;也可能是小兔在窗口装个网,狐狸一进来,就被网住了;或是小兔在蛋糕里藏了玻璃碎,狐狸一吃,嘴巴被刺得鲜血直流……

孩子们动脑筋的过程就是其想象驰骋的过程。他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对原作品进行了拓展和补充,也从中体验到创造想象的自豪和快乐。

三、创设幼儿阅读有效环境,让幼儿欣赏美、体验美

美的图书是早期阅读中审美教育的载体,每一篇故事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鞭挞丑恶……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文学之美的实质是文字与读者产生了共鸣。孩子看一本图书,看到伤心处,会流泪;读到紧张处,会出汗;读到幽默出,会开怀……幼儿仿佛与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以他们的欢乐为欢乐,以他们的痛苦为痛苦”。

如在《蜘蛛蚊帐》中当读到小狗碰到许多可恶的蚊子时,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跺起脚来;在《老狼拔牙》中,当读到小猎人从山坡上冲下来救小兔子时,孩子会高兴得拍手叫好,心花怒放;在《大海的女儿》中看到人鱼公主化成水泡时,有些孩子也跟着伤心落泪……在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由物及人,由人及己,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由于幼儿处在泛审美的阶段,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具有审美的特征,另一方面他们所从事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纯粹性的,而是综合性的。所以幼儿的审美活动最好是全身心共同参与。他们对图书的阅读不能仅仅用眼和耳,而且还用他们的手和脚,用他们的整个身体去感受。从情感角度看,动作参与最能激发情感,比“静观”、“静听”更容易与作品达到情感沟通。在归纳阅读欣赏图书的过程中,教师给故事配上音乐制作成录音带,孩子们随着情节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表现,从中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能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美的教师是早期阅读中审美教育的关键。这种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俊男美女,而是一个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或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美感”的人,如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可爱的微笑、亲切的表情、得体的仪态……这些会使幼儿有愉悦感,产生“可视性”的美感,成为幼儿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应是美的,即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节奏感,教师在讲述和朗诵中应满含情感,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以此来感染幼儿,同他们一同分享体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应让幼儿感到自己的眼睛在“说话”,即具有“眼语”美,当孩子在阅读碰到困难时能及时从教师的眼中获得鼓励、安慰和帮助;当孩子把对图书画面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时从教师的眼中感受到肯定、赞许和支持,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

只有让幼儿在阅读中体会图书画面的美,汉语韵律的美,体会创造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与信心,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赵霭雯

猜你喜欢

狐狸美的图书
图书推荐
好美的雾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