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读课中学生自讲能力的培养

2009-01-11陈振雄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阶段课文目标

陈振雄

从教学论角度看,语文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检测性等特点。阅读能力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而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讲能力来实现和检测。

所谓自讲能力,就是教师从培养学生自动、自主和自能读书的长远目标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讲的途径,把在自读中的个人所得转化为集体所得,并且把自讲中的集体所得转化为个人所得的能力。

自读与自讲有着密切的联系。自讲必须以自读为基础,离开了自读,自讲便成为空中楼阁;自读只有向自讲升华,才能更有效地促使自读能力的提高。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自读是侧重于对个人理解能力的检验,自讲是对个人多方面能力表现的综合检验。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单元编排具有这样的特点:每单元分别由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种课文组成,且三种课文的特点具有某种相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讲读课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范例过程中发现阅读这一类课文的常规方法,从而实现自读课能力培养的目标。

自讲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程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施讲阶段,质疑讨论阶段,教师评价阶段等。

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精读时要随时把阅读的个人所得、所疑记录下来;略读时要抓住文章的宗旨。

(1)为实现准备阶段的目标,教师应精心引导,在引导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直接引导。在自讲的初级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教师把自己平常的备课过程详细而具体地展示给自讲者,让自讲者从中获得启示,获得方法;第二,间接引导。这是自讲的高级阶段。教师采取另一种引导方法。在导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现身说法,而是指路子但又不牵住学生的鼻子。教师着重对自讲者的准备结果作评改。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准备有两个方面。第一,粗线条式的准备,这是学生从整体着眼对全文的处理方法。主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准备,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解决练习题,作好简要的书面准备。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这一课写什么?我如何讲?第二,深究式的准备。这是学生从局部入手对课文片段的处理方法。主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准备,细心阅读,逐段分析,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做好详细的书面准备。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作者的写作思路怎样?我如何根据作者的思路安排自讲的思路?

2. 施讲阶段

(1)学生施讲,从组织形式看有两种。第一,在小组中施讲。做法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轮流施讲。教师依据各小组的情况做巡回指导;第二,在班级中施讲。做法是,采用指定或自荐的形式让部分同学上台施讲。教师或是以学生的身份进行质疑和答问,或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激疑和释疑。

(2)学生的施讲,从内容详略看,也有两种。第一,整篇课文的粗线条的施讲,这是施讲者把自己在准备过程中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和结果,简要地进行自我表达。它是对粗线条式准备结果的表述;第二,课文片段的深究式的施讲,这是施讲者把自己在准备过程中对某些语段进行思考探索而获取的方法结论,详细地进行自我表述。它是对深究式准备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表述。

3. 质疑和讨论阶段

质疑和讨论,是自讲的另一个主要环节。这一阶段要达到二个目标——“无疑处须要有疑”和“有疑处却要无疑”。

这个目标是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听讲者来说,老师要“无中生有”。有些学生总习惯于一知半解,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因此,在质疑讨论阶段,老师要善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二,对施讲者来说,教师要“有时为无”。在自讲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也是在增加施讲者困难的过程。但施讲者毕竟是学生,他们的知识有时无法全部解答同学的质疑。此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可以帮助回答施讲者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某种途径和工具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真正帮助施讲者解决了问题,也教给全体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自讲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及时而中肯的评价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又能激发起施讲者无穷的求知欲。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在评价中要回避学生自讲中的错误。教师只要把个人错误作为集体可能存在的失误加以纠正,就不会挫伤自讲者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阶段课文目标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