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2009-01-11陈法英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分组成员能力

陈法英

一、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一)根据学生性格、兴趣划分学习小组

在小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伙伴群体”。这种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爱好、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就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二)根据学生能力、学业水平划分学习小组

在每一个班级中,学生知识与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对学生学业水平、言语表达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个性特征、性别以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把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间优势互补,有利于和谐发展,整体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平衡学习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三)根据学生日常便利划分学习小组

这种是根据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前后以及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这种分法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随机性,便于操作。

二、注重合作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自主能力较差,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必须精心组织,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一)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

1. 课前延伸。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要让合作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前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题目,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形成统一意见,在课堂时以合作小组名义汇报。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从中学会个体思考,集体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课中渗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3. 课外拓展。教师在指导合作小组课外学习时,可以鼓励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探索,相互交流课外读物,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把碰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如在教学十一册第二单元语文百花园里的语文大课堂时,我们可以鼓励合作学习小组走进商店、街道、蔬菜大棚、农村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

(二)围绕教材,精心设计多种合作方式

充分围绕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新颖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授《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王维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选择小组合作的题目:可以选择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选择绘画场景或者饰演王维与元二送别情景等方式,以此再现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合作成员的争辩意识

“讨论是一种由学生互相分享观点,进行高水平思维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争辩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

1. 交给学生明确的论题。合作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来呈现学习目标,并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来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授《一句话》时,教师可以先明确向学生阐明,一句话是“咱们的中国”。通过指导小组成员争辩,各小组汇报后,教师适时点拨作者表述的“一句话”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在记忆、理解“一句话”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讨论时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当然,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体现。比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可以请学生讨论根据自身的日常感观实际,展开讨论,究竟是“晨近午远”还是“晨远午近”,当学生的讨论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时,教师可以适时导入课文主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

三、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获取知识渠道是多方面的,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是其中之一。通过交流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并且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为检验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出一些综合性的试题,让学生在研究、讨论答卷的过程中自我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定期对各个小组学习情况、学习活动进行评估,综合评估各个学习小组、个体成员的合作氛围、主观能动性等,为优化合作做准备。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分组成员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