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009-01-11徐桂全
徐桂全
学生在写作文时欲把身边的事物真实地、细致地写下来,写作前就要对身边的事和物作细致的观察、了解,掌握其特点、性质。观察在作文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作文训练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激发观察欲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时应从兴趣入手,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通过多种层次、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1. 利用身边的事物具体指导学生开展直观素描式观察。直观的观察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观察,观察对象是相对静止的简单事物,要求学生运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对直观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感知。通过对事物的外形、颜色、味道等初步认识,达到对事物的初步了解。
2. 组织学生观察比赛以提高观察兴趣和观察的细致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就身边发生的事进行观察比赛,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写成观察日记。例如,利用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对观察细致、写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组织观察比赛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3. 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观察身边的事和物。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观察各种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力,借景生情,让学生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产生的情感将不尽相同。教师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观察繁花秀木,体验人间苦乐,在陶冶学生情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二、教给观察方法,提高观察效果
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观察效果,除了要有观察的兴趣和欲望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1. 进行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才可以了解各种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形象逼真地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在世间缤纷万物中,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各自的本质特征。例如在写《小公鸡》作文训练时,可以指导学生把小公鸡和小鸭子进行比较。通过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掌握其特点,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生动逼真。
2. 抓住事物特征观察。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各显风姿,除了通过比较来进行准确的表达以外,还应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不杂乱无章。例如,在教以写春天为题的习作中,我告诉学生要抓住春天的特点来进行观察:大自然赋于春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周围的景物、气息等有什么特点?她与夏天、秋天、冬天有什么不同?春天的人们在忙些什么?万物又在忙些什么?这样指导学生去观察,既能让学生写出春天的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能写出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的季节,突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的辛勤劳作,写出自然美和人的心灵美。
3. 带着感情观察。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对观察物要有自己的立场、观点,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例如,某次“六·一”文艺汇演,表演舞台设在露天的操场上。当表演进行到最精彩的时候,忽然瓢泼大雨,师生们个个被淋得像落汤鸡,都纷纷咒骂起这可恶的天气来。我觉得这时正是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的大好时机,于是启发学生说:“大家说今天开不开心啊?”又问:“今天的天气好不好啊?”学生异口同声说今天玩得很开心,可是天气太坏了。我就说:“大雨破坏了我们的节目表演,我们对之憎恶无比;久旱无雨,农民的水稻又正在抽穗的骨节眼上,今天可是下了一场及时雨呀,我们应该高兴!”学生们听后觉得言之有理,情绪马上转变过来。学生们从中体验到了喜怒哀乐,写出来的文章感情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倡导持之以恒,培养观察习惯
小学生缺乏毅力,长期坚持细致观察比较困难。因此,要磨练学生意志,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
1. 提倡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写成日记,不论长短,贵在坚持。学生经常写些反映日常生活的小事,既可以练笔,又可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 开展较大型的观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提高观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恒心和耐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加强检查评比。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要经常检查、评比,促使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观察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水平。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