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01-11杨锦灵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德育

杨锦灵

近年来,由于作为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德育有所弱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日趋严重,而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逐渐淡化。

一、目前德育状况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 对金钱和物质缺乏正确引导

当今社会是经济时代,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如何赚钱。部分家长急功近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处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环境,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思想意识受到了严重的腐蚀。在优越的生活中,他们过分讲究吃穿玩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就伴随滋生。

2. 社会公德慢慢淡化

为我服务者有之,为己所图者有之,为别人作想者为数甚微。在公共场合自觉让座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随着公德慢慢淡化,学生的公德意识也逐渐淡薄,以个人为中心、缺少爱心和同情心、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现象越来越多,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3. 社会不良之风日渐盛行

在社会环境多元化的背景下,滋生在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毒害着社会,侵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学生成长时代鉴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都较弱,容易经不住利诱而走上歧途。

4. 家庭教育走进误区

目前,部分家庭还坚持着“养儿不读书,官从何处来”的所谓古训,对孩子的成绩过问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少。孩子学习成绩稍不理想,家长就对孩子大加责骂。家庭关系逐渐紧张,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离家出走。

二、加强学校德育的基本对策

1. 更新学校德育内容,使其更具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1)对学校德育内容进行分类和分层,使之循序渐进、相互连接。一方面是对不同层次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小学阶段主要进行道德教育,着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和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选择。大学阶段主要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即使同一教育主题,根据人的认识发展不同阶段,其内容与形式应相互连接又有所不同。如爱国主义,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历史,大学讲理论,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教育对象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2)加强道德规则的教育,改变以往那种“理想泛道,规则贫乏”的局面。学校德育内容存在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三个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不同的规范功能。道德理想教育主要起激励作用,道德原则教育主要起指导作用,道德规则教育主要起约束作用。学校德育应提倡高尚的道德风尚,高举理想主义旗帜,把高标准和低起点结合起来,体现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

2. 优化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有效化

(1)价值澄清法。它强调道德观或价值观不是靠灌输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逐渐形成的。价值澄清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就某个道德问题或社会问题,列出多种发展可能或解决方案,以供选择;评估各种方案的利弊;做出理性选择;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解释选择的理由;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2)道德认知发展法。主要是通过讲座讨论道德两难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情况,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面考虑,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听取、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然后做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讨论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教学法。该方法常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故事、做游戏、问题讨论、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呆板的灌输变为学生的有趣参与,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本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原则,将课程所讲的相关德育内容与学生可接受的各种生活、故事、游戏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领悟所学习的内容,并从实际体验中受到教育。

(4)情景陶冶法。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方法,表面上“无言、无形、无求”,但实际上却通过渗透,构成揭示各种道德内容的直观课程,且效果颇佳。如各级学校通过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转变教风,强化教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的校风;建设美丽整洁的校园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