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管理

2009-01-11林川燕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林川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学校教学管理更有效,并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校实际情况,笔者对新课程下的小学教学管理作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强化课程改革目的、目标的再认识,激励教师增强使命感

为了真正使学校教师学习、认识新课程,强化引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目的、目标的再认识,学校搜集、整理相关基础教育资料引导教师分析、比较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激发教师重学新课标、认识新课程的使命感。

1. 引领教师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的。

学校在进行新课改实验前和实验中及时针对性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新课程,充分强化教师认识和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的,使每个教师十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调整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弘扬个性;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利于与世界教育接轨,实施科教兴校;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 强化教师再认识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学校首先是对传统的课程、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其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引领教师们通过分析、比较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标,针对课程改革目标进行课改实验,改革课堂教学。

二、强化教师发展

理解新课标,走进新课程,引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学生转化学习观念。这一层面,重点突出强化教师发展的维度,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两层深刻内涵: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因此,学校在强化教师发展,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迎接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2.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转变角色———体验教师的人生价值,树立新型教师观。

3. 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包括(1)强化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2)引导、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3)引领教师加速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加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有机同步实践,强化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优化途径。

三、强化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与课程理论智慧的同步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学习氛围的创设,适应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引领教师将教学实践智慧与课程理论智慧有机和谐同步,激励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实现与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

1. 精心备课,强化教师突破备课新观念。

2. 专心课堂,强化教师突破课堂教学新理念。

学校潜心引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新理念,重点从课堂教学的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突破。

其一,是理论层面:①教学理论方面强化引导师生树立新的知识观。明确知识是媒介,是学生学习的桥梁,知识有特定的背景、氛围,必须扣准时代的脉搏,探索知识更新的规律。②耐心指导学生树立学习观。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生存、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升华为自主学习的动力。③强劲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课内课外还给学生自主、自学、自究的发展空间,教师适时恰当科学准确的点拨、启发、讲解、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互促、互进,真正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

其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①科学引导学生借鉴学习方法,形成各自有效的学习技能和方法。②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教材只是培养学生的载体、中介、桥梁。学校强化教师用教材教,以教材为范例,为引发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将书本知识,通过学习、研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知识,加工构建成新的活的知识体系。③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采取专题讲座、名师课录像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印发教改信息、交流互动等形式。经过一年来的推广和实验,教师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自学自究、小组学习形式、组内讨论互动、归纳、大组互动交流、教师指导、点拨、总结、评价,更有利于把知识的掌握为立足点转为学生发展、成长为立足点。

3. 潜心细研,强化教师以教材为主线。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与学的主线。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载体、为典范、为引发点,潜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