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寻

2009-01-11雷建兰

教师·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师

雷建兰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只强调老师的单方讲授,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对象,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发展,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呆板、教条和千篇一律。这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标准是明显相悖的。因此,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使教学实践与教学标准相符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在教学中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因为单一强调灌输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因此广受诟病。当务之急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新课导入时精心设问,留给学生悬念,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思维是由疑问而开始的,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的科学思维,调动其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设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学会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一般可以从比较的角度设计一些能引起认知上的冲突、争论,达到发散思维以及能将认知逐渐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并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给学生适当的问题思维空间。另一方面,老师面对的学生,年龄处于12~15岁这个阶段,他们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又缺乏探究能力,因而更愿意听一些形象生动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就应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因势利导。其次,增强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多问问学生“对于这个历史事件,你怎么看?”“你是如何想的?”“这是为什么?”等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时刻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积极研究,以一种时刻思考的心态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现艺术化教学

要打破传统的教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实现艺术化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在讲课的基础之上开展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讨论是师生之群策群力将尚未弄清楚的问题弄清楚的一个重要手段。方法一般是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点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定一些参考书目,由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然后集中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终由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束对问题的探讨。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教师除了要系统清晰地按照教学大纲讲清楚知识要点外,还要注意知识要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及现实与历史的关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温故以前学过的知识,此外教师略加讲解,学生便可了解到一些新的历史问题,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用。此外,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丰富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教学是当前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播放音频、视频等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优化,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

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教学的评价也是当前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目前仍大量采用笔试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记忆力的现状,根据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技能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的客观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笔试考试的基础上,充分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演讲题目、编写手抄报、历史知识辩论赛来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掌握程度,通过让学生对一些尚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撰写读后感以及历史参观考察等来实现对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 杨奉德.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2009(4).

[2] 黄忠良.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

[3] 汪剑明.让课堂提问来得更深刻些[J].教学月刊,2009(2).

[4] 陈晓燕.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7).

(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