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型团队 实施人本化管理

2009-01-11黄丽君

教师·上 2009年12期

黄丽君

摘要:为了构建学习型团队,我们让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讨论,认识、理解、运用学校办学思想;实施校本研训一体化,构建学习网络;注重教师的实践反思,实现自我提升;注重教育科研先导,寻求一种培养途径。这样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发展。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我们实施了人本化管理。即在行政管理方面,实行二元化管理,优化一套班子;在教师管理方面,提倡快乐工作,提高幸福指数;在自我完善方面,转变角色与行为,争做专家型的校长。这样将学校管理与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以及职业和生命价值的共同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师们体验到成功、成长与幸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习型团队;主动发展;人本化管理;工作幸福感

学习是每个人终生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其意义尤为深远。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和壮大的强有力的支撑,是打造名校最得力的抓手。那么,如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呢?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同时,必须考虑教师本身的工作幸福感,使教师工作热情高,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生活享受。于是我们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在学校管理中认真构建学习型团队,实施人本化管理。目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的老师乐教、善教、爱教,他们都认为虽然工作很累,但他们很快乐。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现在可以说是名优教师云集的地方,培养了9名特级教师,在岗的有4名,凡调到本校的老师都成长得特别快。

一、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现在许多教师工作没有热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得不到主动发展。而新课改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新的要求,如果不学习,肯定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导致教学质量低下,这样老师们会更加厌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为老师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而构建学习型团队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构建呢?

1.让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讨论、认识、理解、运用学校办学思想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不应仅仅停留在校长个人头脑中,应让每个教师去把握与运用。这既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基础,也是学习型团队的重要特征。这样就把教师推到了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的“用心、用情、用爱做教育”的办学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通过各种学习、研讨,对办学思想进行认识与定位;其次,多次组织相关主题的专题论坛活动,让教师能深入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从而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第三,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中。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领悟到的理念大胆实践,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现在本校的老师都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怎样用心、怎样用情、怎样用爱。

2.实施校本研训一体化,构建三级学习网络

学习网络的构建其实是学习型团队最关键的一环。学习网络的结构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学习网络,由该网络构建了一种校本研训的“三四六六”模式。首先,学校提出“三格”培养的目标:入格、升格、风格。为老师们的成长明确了方向,同时让老师们人人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其次,学校开展了四种学习方式:“每周经典”,即由老师每周推荐一篇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每月论坛”,即由学校教学骨干每月就课题研究与专题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组织相关的学习与讨论;“校长引读”,即由校长每周就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引导并推荐相关的文章;“每期对话”,即请各级的教育专家每期与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对话与研讨。再次,教研组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推荐“每周一篇”“每周一句”,即由一位教师推荐一篇本学科的教学经验文章,一句中外教育家的教育名言;二是交流“每周一记”,即由一名教师就本期一位教学案例及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写一篇教学后记,在教研组内交流;三是“每周一问”,即每位教者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提出一个教学问题,并就该教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四是“每周一评”,即针对本周本教研组的教研课或所看录像课,教者与听课者分别发表上课体会、评课观点或听课感受;五是“每周一拟”,即要求备课组就一周的教学安排、教学建议、教学设想,组织同年级四五位教者聊一聊、拟一拟,确定一个大致的教学方案;六是“每周一备”,即备课组同研一堂课。教研组的“六个一”活动每次都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研讨,然后重新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的“六个一”,使老师们的学习收获有人及时共享,教学经验得到及时分享,上课得到及时关注,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教学也有人共同商讨。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时,老师们能获得真知灼见,取得教研成果,真正实现自我发展。最后,个人的自我学习达到每年“六个一”的学习要求:即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做好一本学习笔记,写好一次教学(或研究)反思录,搞好一次学习(或研究)经验发言,做好一次课例展示(含课件制作),完成一篇教改经验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这样一来,学校形成了“处处谈研究、天天忙研究、人人思研究、个个乐研究”的可喜局面。

3.注重教师的实践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美国学者波斯纳对教师成长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自我提升,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反思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师及时解决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有价值的分析。如学校教师的实践反思已经实现了常规化,教师进行实践反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合理的设计、精彩的瞬间、学习的精妙之处、解题的奇妙之点,以及欠妥的准备、遗憾的片段等均被学校教师记入“学习预案”的“实践反思”一栏。近五年,学校教师整理“实践反思”成文的论文有六十余篇获县级以上奖励,有三十余篇在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

4.注重教育科研先导,寻求一种培养途径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利用教育音像化作文教学,探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经验”“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资源”“发展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作探究教学研究”等十多个课题研究,均已结题。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有四个:“小学生三维多元评价的研究”“基于网络下的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撰写论文,常常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活动,达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实施人本化管理,培养教师的工作幸福感

有人问我:“你们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如此之高,学习任务如此之重,他们愿意吗?不感到累吗?”的确,本校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学习任务也重。怎能不累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老师们无法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实现人生定位,那么肯定会存在职业期望值不高、对工作缺乏热情、身心疲惫、畏难的现象,导致师德水平、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如何让老师感受到即使累着,也很快乐呢?我们在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同时,实施人本化管理,它能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培养教师的工作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