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创设问题情境
2009-01-11金绍平
金绍平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让他们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观察、解决问题以及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出示了一幅巧克力图(一大块分成8小块),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有什么发现?你能发现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探求中,纷纷阐述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情境使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既感到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二、趣味性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疑中生趣,从而乐学、爱学。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以本校的小足球队为例,因为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问学生:“如果你是教练,有一个罚点球的机会,有四名优秀队员,你会选谁?”并出示四名队员的成绩:朱伟罚20中18,王鹏罚25中22,李青罚50中43,张海罚100中83。学生在讨论中选择、比较,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这样,就将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的足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园地,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此外,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奇性情境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我又向几个学生提问:“你过了几个生日?你怎么知道的?”学生都说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接着我装着很神秘的样子:“可有一个小朋友却和我们不一样,他今年已经11岁了,他说自己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实践性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创设超市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带上一些零钱,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认识了1角、2角、5角、1元、2元……此时老师再适时提出问题:“付1元钱可以用哪些方法?”再一次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硬币或纸币,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1角,也有说付5个2角,等等。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
五、开放性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提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以及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内容时,由于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既是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同时又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而教材内容本身是脱离生活的高度抽象的“纯数学”,比较枯燥,学生掌握、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常见数1~10分类。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内部动机,开放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表现活跃,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按不同的理由积极地分类,激烈地辩论。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了质数与合数,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联系学生实际,精心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