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共鸣
2009-01-11孙严妍
孙严妍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中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前程而外出闯荡的咏叹之作,其情感思想因客观再现了外出谋生者的心路历程,对历代具有类似人生体验的游子具有恒久魅力,虽穿越千年,至今仍大量被当代流行歌曲所借鉴,在广大听众中激起强烈共鸣。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思想内容 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
历代文史评论家认为,《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突出,一是作为“古诗”,其“五言诗”形式较之以前乐府民歌更为细致工整;二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在表现手法上,《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经》、《楚辞》的赋、比、兴传统,汲取了汉代乐府民歌精华,精心构思、深入浅出、形象比兴、情景相衬,形成了直抒感兴、曲尽衷情、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清人方冬树在《昭昧詹言》中称赞:“用笔之妙,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如百尺游丝宛转;如落花回风,将飞更舞,终不遽落;如庆云在霄,舒展不定。此惟《十九首》、阮公、汉、魏诸贤最妙于此。”如果不是先出现了《古诗十九首》,我们很难想象三国魏晋时期一下子能涌现出曹植、阮籍、陆机这么一批著名的五言诗人。自隋唐至晚清,历代文人学习、模拟、继承发展《古诗十九首》艺术手法、风格和思想内容进行诗歌创作,名篇累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可当代文史评论家在评论《古诗十九首》时,拿当今的思想去衡量古人,只认同《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否定其思想成就,认为它只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两大类,思想内容狭窄,情感格调低沉,缺乏豪情壮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此说牵强偏颇,政治色彩太浓。
人一生,为生存,为发展,为实现其理想和抱负,大都免不了离开故乡和亲人,去社会,去远方,学习知识和技能,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努力争取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试图追求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因此,自《诗经》开始,历代写人生思考、相思情怀的民歌和文人作品往往最多、最受欢迎、最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
中国在隋朝科举制产生之前,统治者在人才选拔上走的是一段曲折道路:西周实行分封世袭制,人们凭血缘、亲缘关系进仕途;春秋战国时期,列强争霸,各诸侯国盛行招贤养士之风;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实行的是军功封爵制;到了两汉,为安邦定国,推行以察举制为选人制度。这种察举选人制度注重道德评判,却缺乏客观、公正、统一的标准,这就给举荐者任人唯亲,被举者攀权结贵留下了可运作的空间。到了东汉晚期,宦官外戚结盟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种形势和风气之下,中下层知识分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四处奔走交游,企求结识权贵,荣入公门,出人头地。由于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官员选用必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所以,那些中下层知识分子出外结交豪门多是四处碰壁,一事无成,最后往往落得羁绊行旅、有家难回、一身疲惫、无限忧愁的结局。
《古诗十九首》正是东汉后期这些中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前程而外出飘荡的咏叹之作,无论是游子诗,还是思妇诗,都是这些出外闯世界的文人在游历交往中,你一首我一首,你一句我一句,相互切磋交流所抒发出来的人生体验之作。这些非一时一地一人的诗作,总体数量大约有五十多首,由于在广泛传颂中历经众口,绝大多数诗的原作者已不可考,于是,南朝梁萧将这些诗选精华19首收入《文选》,称作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末文人下士外出谋生的心路历程,从《文选》所列的次序来看,主要可分为六大阶段:离妻别妾,依恋难舍(第1-2首);初识世道,新奇刺激(第3首);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第4-7首);羁绊行旅,千里相思(第8-10首);感伤物化,思考生命(第11-15首);寒冬腊月,倦鸟思归(第16-19首)。
下面让我们一同来看《古诗十九首》每一阶段到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哪些地方对后人特别是对今人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一、离妻别妾,依恋难舍(第1-2首)
在这一阶段,作者先以发妻之心境道送别之眷顾:
第一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千里送君泪相随,长亭古道两分手,从此关山万里行。欲问归期是何日,此去归期难预知。胡马奔驰恋北风,越鸟筑巢选南枝,走兽飞禽尚怀旧,相信夫君必恋家。夫君离去日渐远,衣带渐宽人憔悴,心事沉沉云遮日,日日思君不见君。朝思暮想人易老,岁月无情自保重,摒弃眷念与烦燥,养好身体多加餐,留得青春容颜在,指待来日喜相逢。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惜别情景呀,这情景从离妇之口说出,实质道出的是离人对故乡亲人的难舍之情。这种心情,从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中能够得到相同体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种心情如果换离人的口气来表达,我们从齐秦《大约在冬季》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诠释: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著风虽然下著雨,我在风雨之中念著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在抒发了对发妻的眷顾之情后,有妾的人这时就自然对美妾不免有些恋恋不舍和放心不下了。于是就有了以妾之心境表达对温柔之乡的依恋和不放心之情的第二首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的意思:河边青草葱葱,园中绿柳郁郁。一年一度春色,激起春情无限。少妇轻盈登楼,倚窗皎容似月。红妆艳服撩人,修长玉手勾心。昔日乐坊歌女,如今从良嫁夫。夫出远门不归,寂寞空房难守!
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时代,一些稍有经济基础的成年男人都会娶一妻而纳多妾。妻是糟糠之妻,多是自幼定亲,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中规中矩、血统纯正,为的是传宗接代,并不一定要有爱情,因此娶妻并不在乎其容貌和感情;而纳妾则不同,纳妾是纳美妾,多是成婚男人纵情声色的猎物,图的是官能刺激和情感渲泄。美妾有多美?“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作了最好的素描:体态轻盈、面容皎好、打扮艳丽、行动风流,她们多情善感具有美丽迷人的姿色,善解人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情俱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这种美丽才女只有在歌楼妓院中才能培养得出来。于是,一些家境殷实的文人下士经常出入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日久生情,金屋藏娇,纳一两个歌妓为妾那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当这些文人下士一旦要离家外出谋事时,心里那份难舍自不言喻,他们留恋美妾的温柔之乡,最不放心的就是美妾一人在家难耐寂寞。这首诗借妾之口,道出的正是已出远门的男人对家中美妾的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