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2009-01-08魏晓彤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12期

魏晓彤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和应用需求分析,剖析阐明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应用瓶颈,以广州“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的建设为例,重点提出了“同步资源”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思路,以期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领域信息资源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育e时代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1-03

一、背景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海量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有效应用资源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解决。我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中仍然存在标准应用模式单一、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不能有效支持常规教学、与课程融合度不高等问题。而在广州市,资源也同样面临着老化、同质化、优质资源匮乏三大尖锐矛盾。如何依据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使之能够体现应用特色、学科特色、区域特色,既能支持优质资源的高效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支持个性化教育,真正为课程改革服务,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传统的资源库模式尽管在资源的分类和管理方面有着较高的效率,但其作为资源“仓库”的单一属性,导致其在教学支持上存在着局限性:首先,资源库的使用者主要是带有备课目的的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资源库仅仅是查找资源的工具,一般在缺少素材的时候才会使用;其次,绝大部分资源库不具备同步指导教学功能,导致教师的教学业务流程在系统应用层次就是非连续的,客观上限制了资源的深层次应用。因此,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涵盖信息化学科教学的整个流程,灵活、开放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面向应用、面向教学。为了建设更有效的区域教育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更有保证,避免重复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区域共享资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二、传统资源中心存在的问题研究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约束资源库开发的有六大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库的开发,并且直接影响了教师应用资源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1.教材版本多问题

自从新课程标准逐渐实施以来,全国性的教材就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等诸多版本,再加上上教版、湘教版、冀教版、鲁教版、湖教版等地方性版本,以及语文、英语等专业学科众多的版本,导致资源开发不可能配套这么多版本的教材。而且更为麻烦的是:即使在一个省甚至一个市内,各学校采用的也未必是同一套教材。

2.教材内容变化快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导致所有教材都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编排,并逐年推进。因此,每年新教材都会涌现出来,都需要配套开发。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开发的工作量巨大,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另一方面新教材刚刚出现,其配套的资源非常少,给资源开发带来极大的困难。另外,即使是新版本的教材,每年也会有部分改动,这些改动的部分也需要从头开发。

3.资源的适用度问题

一个资源库的资源量是非常大的,这又会导致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资源都会适于教师使用呢?因为当资源量少的时候(比如只提供一节课的内容、或者只提供与一册书配套的图片内容)资源的适用度是容易保障的。但如果一下子要提供几万甚至几十万条资源,资源的适用度则势必难以保障。这样就会给用户使用资源库带来困难。

4.资源库的简单易用问题

早在2001年,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权威潘懋德教授就提出:资源库这种形式对于教师使用恐怕并不够实用,因为资源库一定是海量的,这样才会有包容性,适合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但老师在具体使用时,如何在汪洋大海中找到他需要的那一根针,这个问题迄今解决得都不够好。

5.资源的更新问题

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清楚:资源库如果不能适时更新和补充恰当的资源,那么再完美的资源库过1~2年都会因资源过时而无法使用。所以,如何能够源源不断地向资源库中补充适用的资源,就是资源库价值中最为核心的一条。

6.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不同种类的教育信息资源发展不均衡。素材类、文本类等资源过度,而动态生成类资源(优质录像)和半开放资源(优质主题资源)却仍显缺乏。此外,尽管教育资源数量好似已经非常丰富,但许多资源都是低水平设计和重复开发,或是书本搬家和素材堆积,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需求,供学生使用的资源也十分欠缺。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以上几大问题,那么资源库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一线教师将会运用适用、及时的资源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有没有解决方案呢?

经过我们在全市的广泛调研、与教育信息技术专家进行讨论,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同步资源。这种形式将能够解决传统资源库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三、广州“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的建设思路

广州市教育局于2007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等)和专业人员共同开发“广州‘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项目,把其作为新课程实验的配套教育资源。为使同步资源包的建设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以“试点先行、实验检验、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启动了七、八年级地理和数学两个学科的配套资源开发,并于2007年4月起在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进行试用和研讨,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同步教育资源包的推出,深受一线师生的欢迎,同时也凸显其他年级、其他学科对同步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

“同步资源”的核心要素是“资源”,谁来提供资源?怎样保障资源是合适的?多数资源建设者都关注了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却经常忽视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这种关注大环境建设,却忽略小环境实用的做法,使得资源看上去很美,却中看不中用。从教学应用来看,游离于教学之外的、没有与教学活动相“捆绑”的资源是价值不大的。因此,提升资源品质的办法在于将资源与特定的教学活动相“捆绑”,使它具有“主题明确、自给自足、实用易用”的意义。“同步资源”的建设思路,就有助于提供这种自给自足的实用资源。同步资源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以本地精通信息技术的一线学科教师作为相应版本、学科、年级的资源提供者,由教研室、教育信息中心的有关专家整合和最后把关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就能够解决传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同步,解决资源适用度问题

开发“同步”这个环节是指与教学进度同步滚动开发,只需提供正在使用的教材内容所需的资源即可,而不是一下子提供所有教材内容的资源,而且每个学科的资源提供者都是本学科的优秀教师,因此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资源的适用度问题。

2.应用同步,解决资源库简便易用的问题

在使用环节中,“同步”是指以“周”为单位,按照教学进度提供与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源。这样,整个资源库无论有多大,在特定时刻、特定教师(如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师)看到的资源只是配套当前的教学内容的。因此能够较好地解决资源的使用形式“简便易用”、“又要大、又要小”的问题。

3.定期共建,解决教材内容经常变化问题

将“一线教师”与“滚动推出”两点结合起来,同步资源就能够做到一线教师都要定期根据自己所教的教材,滚动推出当前(略微提前)教学内容所配套的资源。这样不管教材内容会怎样变化,一线教师都会适时地做出配套的内容。

4.网络共享,解决资源的适时更新问题

“同步资源”最大的生命力即在于其完全基于Internet,无论是资源管理者定期同步地提供资源,还是用户需要访问和下载这些资源,都是在网站上完成的。这样,只要网站上更新了资源,所有用户都可以立即访问。

这样,“同步资源”就较好地解决了教材变化快、资源适用性差、资源使用形式需要简便易用、资源需要适时更新这几大问题。

由于“同步资源”是按照“栏目”(一个年级一个学科为一个“栏目”)各自独立进行建设的,因此,只需要在本地区的所有学校中为每个栏目找到一位教师,就可以开展资源建设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实现整体建设与区域自建相结合。

初期可重点在几所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中征集部分学科的资源管理者,进行初期的同步资源建设。随着影响的逐渐扩大以及应用的深入,再逐步开放更多的栏目。

结束语

广州市“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特色资源(乡土地理、数学文化等)、教学素材、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内容,还包括智能题库与测评系统、本地教育技术优秀特色教学资源等大量特色资源,覆盖我市当前普通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的全部章节。

广州 “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的建设,聚集了我市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成果,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使教育信息资源适应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生需求,使广大教师更有效地应用教育信息资源,并促进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的各种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教学应用,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同步教学资源包”建成后将在基于广州“教育e时代”教育宽带专网的应用平台上运行,全市城乡学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宽带专网公平地使用这些资源,更多的师生都可以公平地享用我市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促进教育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基于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库建设新策略[J].教育家,2003,10.

[2]张友文.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09:64-66.

[3]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5,08:45-47.

[4]广州市教研室. 广州“教育e时代”同步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实验项目建设方案.

(编辑: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