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09-01-08肖大明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学校管理效益

肖大明

摘 要: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大量信息技术设备的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效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学生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在管理机制、人员培养等方面及时地给予重视,教育将会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者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学校管理;效益;发展;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31-03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越来越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预见伴随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会日益广泛,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大量信息技术设备的装备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效能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学生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在管理机制、人员培养等方面及时地给予重视,教育将会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 信息化建设体现的核心价值应是效益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知识经济旗帜的引领下,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学生计算机教室、班级多媒体、光纤接入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开拓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可否认,在信息技术建设的摸索过程中,追求面子工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有些学校,在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尚未达到一定水准的情况下,进行超前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设备的闲置或开发不充分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如何面对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面前。是继续以大量的资金投入,去紧跟信息化的发展;还是以效益为核心,认真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细致规划,需要管理者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和香港地区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凡去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水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最好、最优的。而我们的经济水平尚不及这些地区,因此,不计成本、追求最好的建设原则,不应是我们所推崇的。

为此,我们应在以效益为核心的原则指导下,做到三“用”。

1.适用

信息技术的建设应该紧扣教育发展的脉搏进行,在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适度超前,而不可盲目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或者说,不能全盘紧跟。计算教育投入的成本与产出是适用的基础。例如:现在一种新的信息技术设备——白板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且正在全国积极地试用。其好处就是在进行某些内容的教学时,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或者说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这样做,所以,在配备时,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设备,如果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设备,则希望每个班级都要更新配置就完全没有必要。

2.使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要尽可能地使用。任何设备,即使是相对落后的设备,使用了才能出效益,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去引领教师,而不能只是整天抱怨设备不够先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地开发现有设备的功能,而不能盲目淘汰更新。

3.能用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既要重视硬件的建设,更要重视软件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效益,既要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使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应培养一支维修队伍,或者外包一些维修的业务给专业公司,以使得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保证教师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正常要求。许多时候,舍得花大钱更新设备,而舍不得花小钱解决保障的问题,使得学校的设备经常因为一些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搁置,产生不了效益,这是不可取的。

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学校的阳光管理

在互联网这一第五媒体技术越来越融入我们生活的今天,在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例如:在做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的同时,教师利用上班时间看股市信息、看电影,利用QQ聊天等事情常常引起学校管理者的烦恼,禁还是不禁,各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较好的办法解决的时候,又有个别人利用互联网上某些论坛,随意发布一些学校的信息,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些可能是政府、学校管理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有些也可能是教师对某些情况不完全理解,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把这些信息放置在充满矛盾的社会背景中,常常会引起一些共鸣,给学校管理者或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危机处理能力。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学校管理必须阳光、透明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着力体现:文化、民主等主题思想。

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文化的管理。学校应该努力地建设积极进取的阳光文化,用文化来影响人,约束人。一个学校只有有了积极的学校文化,教师才能全身心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自己的进步,就会减少了许多干扰,就不会有时间去看股市、看电影。当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屏蔽等技术手段,在上班时间内,控制一些不必要事情的发生,这需要事先和教师们做好约定,讲清缘由,取得理解。

面对一些新情况的出现,学校管理者必须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去解决。应该看到,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科学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民主管理的重要力量,因而不必为此惊慌失措,不能为此把教师划入对立的一面,不能采取专制的办法应对。

从整个社会来看,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全民参政议政、左右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当奥运火炬在欧洲传递受阻时,是网络,是闪烁的“红心”,把民族的力量凝聚了起来,彰显了民族的空前团结,同样也是网络,监督了政府,监督了当权者,例如“久耕事件”等。民众舆论的监督,让社会走向清明,就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也从网上了解民意、重视民意、关乎民意、解决民生,何况我们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呢?

阳光的管理需要管理者能真正地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使其当家作主;能充分利用教代会、校长接待日、校长电话、信箱等沟通渠道,畅谈民意,能充分听取教师的积极建议改进学校工作;能尊重教师,平等地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取得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能真正关心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工作都能在阳光下进行,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同声音,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作自我反省:决策是否有不当之处。有则迅速改之,不能一意孤行,放不下面子;没有,应该迅速查找问题的症结,积极寻求对策,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说明,和教师进行真诚的沟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取得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三、 信息技术终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在看到信息技术长处的同时,我们要防止过分夸大其作用,以至于本末倒置。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于整合资源,不在于过分强调独创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走过了相当长的历程,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在海量的信息和已有的信息库中,寻求到有用的信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整合,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者切忌不能要求全体教师都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停地去学习新技术,如:动画技术出来学动画,网页技术出来学网页。然后,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去制作相应的课件。其实,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教师无法相对独立地完成课件制作的工作,无论是从精力上还是技术上。教师能够充分地整合优秀的资源为我所用,就是最好的了,不能过分强调独创性。

2.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于恰如其分,不在于过分追求高技术

信息技术使用的标准在于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媒体辅助自己的教学。在信息技术使用的问题上,我们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技术的高超、画面的精美,其实大可不必。教师过分地把精力放在辅助手段的追求上,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对学生状况的研究,那是不可取的。比如:在教师的课堂上,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一些传统媒体的影子,更多的是使用声、像来体现,其实传统媒体有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应一概排斥,能用传统媒体的,还应该要用。比如《翠鸟》一文的教学,用影像显示翠鸟的形象和飞行,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如果在课堂上呈现翠鸟的标本,让学生用手轻轻地抚摸,学生的感受就不是影像所能替代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多器官的参与体验。再如,在科学课上,一些实验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现场试验,采取观摩录像的办法,也是可行的。如果条件能够允许,教师就一定不能图省事,而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有深切的感悟。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大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运用PPT辅助教学,这是非常可行而且实用的。

3.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不能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思维

《学记》上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启迪学生的思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充分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在学生需要阅读、思考的时候,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足够的启示,而是用直观的影像展示,替代了学生的思维,这是很可怕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不能受到很好的训练,这样的教学习惯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懒惰。学生没有思维的艰辛,就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如《草原》一课,老舍用了很多美好的词语描绘大草原的美,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重点词句。教师教学时,如果不能带领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意境,只是简单地用大草原的影像让学生欣赏,则失去了教学的本真意义。

世界总是在矛盾中前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促进了学校管理在“矛盾”中走向更为有效的境界。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学校管理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