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烛之武退秦师》看新旧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变化
2009-01-08李震海
李震海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可谓“大变脸”,在结构和篇目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里针对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册(2003年6月第1版,2005年4月湖北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旧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2007年3月第2版,2009年6月湖北第1次印刷,以下简称新版)作一些对比研究。在结构上,新版除过去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以外,增加了“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两个板块。因选修课的开设,必修教材的篇目被大大压缩。在篇目选择以及篇目设置上,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很多旧版里的自读篇目或者出现在读本中的篇目,在新版里成为必读篇目。以“文言文单元”为例,新版保留了《烛之武退秦师》,另增加了旧版读本里的《荆轲刺秦王》,将旧版第二册的《鸿门宴》也移至了第一册。
笔者细致地比较了新旧两个版本里的三篇文言文,对课下注释和课后练习的设置两方面进行了对比,新旧版本《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的课下注释基本没有变化;唯有《烛之武退秦师》课下几处注释有所改动。旧版《荆轲刺秦王》出现在读本中,课后没有设置练习;新旧版本《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的课后练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本文选取《烛之武退秦师》作为研究对象,来窥探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变化。
一、课下注释
1.氾
旧版:fàn;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新版:fán;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两者的注释没有变化,但是注音却不同。考查《古代汉语词典》,氾:fàn①通“泛”,漂浮;②通“泛”,水向四处溢;③通“泛”,广泛。fán①水名。故道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王出适郑,处于氾”;②姓。另参照《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杜注》郑南氾也。《正义曰》南氾在襄城县南,东氾在荥阳中牟县南。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伐郑,涉氾而归。”由此可知,旧版里的注音“fàn”是有误的。
2.“敢以烦执事”
旧版: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
新版: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对该句的翻译,向来争论颇多。对比新旧版本的注释,旧版里的“这种方式”指什么?令人费解。新版的注释带有反问语气,言外之意就是使郑国灭亡对秦没有好处。为什么没有好处?下面自然而然地引出烛之武的见解来,从语言连贯的角度看,新版的翻译是非常连贯的。
3.阙
旧版:jué;阙:侵损,削减。
新版:quē;阙:侵损,削减。
两者在注释上没有变化,注音却不同。考查《古代汉语词典》,阙:jué①掘;②通“厥”,其;quē①空隙、豁口;②残缺、亏损,又使亏损、损伤;③缺少,引申为欠缺,又过失、弊病。《汉语大词典》里“quē”有“残缺、不完善”的义项。《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汉语大字典》里“quē”也有“损害、亏损、残破、削减”的义项。《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从文中考查,“阙”,是使动用法,意为“使…亏损、受损”,读音应为“quē”。
二、课后练习
练习1:
旧版: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新版: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在题干要求上,新版教材体现了对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文艺“新批评”的口号。这个流派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要求读者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张力,从而发现作品的意义。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来,文本细读就是要抓住文本的细微之处,见微知著,读出文本所绘之形象,读出文本所含之意蕴,读出文本所指之精神。
在问题设置上,前四个小问题基本相同或相似。新版教材删掉了“以今天的观念审视这则故事”这个问题。
练习2:
旧版:辨析“若、说、辞、鄙、微、之”的不同意思。
新版: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解释“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体会这一特点。
旧版强调对文言实词和虚词意义的积累,新版则引导学生认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对文言词语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新版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陷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记忆的恐惧中,而是慢慢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文言文。
练习3:
旧版:结合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新版:阅读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里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感想。
旧版还是注重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新版的题目实际上是对旧版“以今天的观念审视这则故事”题目的延伸。在这里先给出别人的一段评论,让学生看看别人是怎么评述的,然后再来谈自己的看法。这也体现了新版教材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细节变化来看,新版无论是在注释上,还是在问题设置上,都更加准确,更加科学、合理。新版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简单的翻译、背诵上,而是体现了人性化和自由开放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视与培养。总的来说,新版与新课改的理念紧密结合,给语文教学以新的生命形式,抛却了灌输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注重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的挖掘与培养,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理解力为目的,在一道道精心设计和安排的练习以及精妙的整体课文布局里,去实践语文教学的理念。
[作者通联:湖北襄樊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