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

2009-01-08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羊小非物质文化物质

熊 瑜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是指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并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流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延不仅是外显的物质文化,更包括内隐性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外在直观形象,那么非物质文化表现的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气质。二者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了,才能形成完整的学校文化。

我校地处闹市、占地狭小,环境文化建设张力有限。但经过几任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努力,我们在非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一些体会。

一、在传统的延续中推动非物质文化特色的新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一直着力打造“艺术羊小”的品牌,音乐艺术文化让我校蜚声教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兴盛,我们进一步提升“艺术羊小”的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使我校的艺术特色有了新的发展。归纳起来,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三带动两基点”。

所谓“三带动”,是指“社团培养”“第二课堂”“竞赛展示”三个方面。其中“社团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我们组建的“小红花”艺术团含音乐艺术社团(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社团(书法、绘画、摄影)和文学社团(文学欣赏、语言表演)。对学有余力的艺术新苗,适时提供“拔高”平台,对口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着发展多元空间、创建教育乐园这一种理念,我们在“艺术羊小”这一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形成了“灵动三点半工程”(下午第二节课后设立围棋、舞蹈、声乐、球类、科技、绘画、电脑等兴趣班,一周三次,轮换安排),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各有所学,各得其乐。“竞赛展示”是素质教育的新舞台。最让孩子们热血沸腾的是一年一度的“扬羊杯”才艺展示活动,从初赛、复赛到决赛,活动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诵、唱、奏、舞、写、画激活了每个学生的艺术细胞。他们如痴如醉的展示,极大地丰富、提升了“扬羊杯”才艺比赛的内涵和品位,透射出由内而外的高雅气质。

所谓“两基点”,一是以班级为基点,打造个性化的艺术教育示范班级,带动校园艺术教育的氛围营造;二是以器乐进课堂为基点,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基础性的器乐教学,让每个学生学会一种或几种乐器的初步演奏,孕育一生的艺术气质。

我们还将艺术特色的含义衍生为管理艺术、教学艺术、育人艺术: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艺术特色,创“灵动校园”;抓教学科研,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四驾齐驱,力行人本管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全面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效,促成了艺术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持续发展。

二、让非物质文化特色作用于教师的团队发展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既然把课堂教学看做是一门艺术,教师自然就属于艺术家。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使课堂成为师生联手共创的艺术殿堂。

在教学要求中,“用一生的功夫来准备每一节课”“让40分钟精彩无憾”,这种凝练为学校精神的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教师的团队发展阶段,学校修订了“团队管理条例”,将团队奖设为常规管理、团队合作、业绩成长三大块,重点突出团队的“主体资格”。通过新教师的过关课、骨干教师的研讨课、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以及全员参与的“扬羊杯”、青年教师的“新秀杯”、中老年教师的“中坚杯”教学竞赛平台,展示团队的作用,评价团队的业绩。

为了增强团队和学校的凝聚力,我们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的纽带作用,经常组织团队活动。团队活动能够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整个团队的荣誉,从而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校工会组织每双周一次的团队文体活动,让教师释放才情,使同事间愉快合作。另外,元旦迎新年活动、教师节活动、中秋舞会等等,均以团体活动为主,让教师队伍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教师团队和谐地发展着。

三、开展富有非物质文化意义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非物质文化的外显,属于学校的文化行为层次。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精神文化要素贯穿起来,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主题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一年有两个特别的节:春季读书节、秋季读书节,各为期三个月。寒暑假每天有一项特别的作业:亲子阅读。学校也为学生们搭建了文化展示平台:“好书大家读”图书推介会;“诗思飞扬”美文诵读会;“博文强智”读书知识竞赛;“请与我分享”心得交流会;“书卷羊小”读书节家长开放日等读书展示台;“书卷羊小网上行”网络读书节活动,等等。全面、丰富地展示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总之,学校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学校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激励着学校形成强大的发展内驱力;学校非物质文化更是鲜活的生命体,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繁衍丰满,使我们的管理行为得以深触教育的本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猜你喜欢

羊小非物质文化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和防控
探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