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笔忘字”呼唤汉字书写标准

2009-01-08雷泓霈

江西教育A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书法家写字电脑

雷泓霈

由于频繁使用电脑加之阅读减少,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写错别字或者书写时记忆暂时“短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电脑的普遍使用,现代人用笔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人一年里除了签名,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用笔书写。

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和生活工具,更是审美载体,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承这种“精神和文化精华”。

笔者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还有写字和书法课,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敬仰和膜拜感,提升审美素质。遗憾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教育功利化成分日益增多,这些课程越来越淡出了教育的视野。外语教学尚且有写字课,可正规的母语教育,写字课却被挤占了。如果孩子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无法形成稳定、厚重的汉字文化认同感,进入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后,接触电脑的机会增多,就会削弱他们对汉字的内心敬仰,出现“提笔忘字”现象。

书法家庞中华说过,中小学生应该学一点书写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为了将汉字写得大方、好看,容易识别,这是一种起码的文化修养。所以,近段时间,“汉字保护”“汉字书法教育”“汉字书法申遗”等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上海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还举办了“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书法篆刻大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要想让汉字像过去一样充满魅力和活力,仅仅举办一些活动是不够的,还应该出台大中小学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通过强制性的标准提升汉字的社会地位、教育地位。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兴趣爱好,更应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学业,不得不具备的素养。标准就是压力,标准就是动力,这对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过分信息化是一种积极的纠偏,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经济发达了,文化进步了,但不能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忘掉,更不能扔掉。应当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手段,让古老文化焕发出“第二青春”,并注入新营养,让其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所以,计算机普及率很高的日本把书法定为中小学和大学文科的必修课,并且把“书法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理念写入宪法,每年还有“书法节”。韩国也是电脑够发达的国度,但该国教育部明文规定:在初中和高中六年时间里,学生要掌握1800个汉字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即使在欧美地区,书写本国文字的能力也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书法家写字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书法家周如璧
我学写字
书法家·谢 锐
学写字
小小书法家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