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师大附中举行
2009-01-08
2009年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成、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葛剑平、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北师大黄济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等众多教育界知名人士及林砺儒先生的亲属出席。座谈会期间,还举行了林砺儒先先生青铜塑像揭幕仪式,陈小娅副部长、刘川生书记为塑像揭幕。
林砺儒,1889年生,广东信宜人,我国著名教育家,1905年考入高州高郡中学堂学习,1911年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3月回国,1919年4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2年至1930年,林砺儒兼任附中主任(即校长)。林砺儒先生解放前曾先后在多所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担任教授和领导工作。1949年4月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林砺儒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副部长。1977年1月20日,林砺儒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林砺儒先生主持起草了《中学生暂行规程》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林砺儒先生的理论著作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等。他对伦理学、教育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见解,对当前的教育工作仍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于1923年到1929年在师大附中学习,钱老曾经把林砺儒先生列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人之一。在师大附中校长就职演说中,林砺儒先生指出:“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文化教育,是人们需要的普通文化修养的最高水平。”1922年他领导师大附中率先实行“六三三”学制,将原来中学四年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为了适应新学制的变化,他组织教师制订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自定课程,自编教材,实现了中学教育向现代转变,北京师大附中办出了高水平,也成为一所全国仰慕的名校。
陈小娅副部长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认真研究林砺儒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传统,结合时代的需要,不断使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