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研引领教师提升育人能力

2009-01-08吴忆军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课题生命研究

吴忆军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于1999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区级示范校,现为朝阳区教委所属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创始人刘彦弟校长倡导“尊重”的办学理念,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教师的知识和尊严,并以“尊重明德求真”的校训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尊重”的理念引导下努力探索学校科研之路,逐渐摸索出一套用科研课题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

一、青春期教育研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校生源较好,每年从全市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我校学习,因此学校的中考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区名列前茅的地位。但由于我校为寄宿制,学生全部住校,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还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初中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的性意识萌发,有了性冲动,对性充满好奇,面对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学生发育先后不同、同性间探索性发育、异性间关注、喜欢等现象都具体地表现出来,这些现象成为影响他们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教育的任务加大,特别是性教育的任务日显突出。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地性教育。

学校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由于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育阶段,生理变化带来许多新问题,需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性教育。我们认为,“尊重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存在两大突出心理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压抑的矛盾。面对社会性价值观的多元化,又由于缺少正面而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渠道,青春期的学生处于困惑、不知所措、甚至有少数人误入歧途的局面。因此学校有责任科学地、自然大方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我校曾对部分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青春期性生理、心理知识;(2)青春期性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3)家庭青春期性教育的能力、技巧;(4)家庭性文化背景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家长所具备的青春期知识是匮乏而不准确的;很少有家长主动与孩子讨论性健康的话题,更不要说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了;当孩子已进入青春期时,家长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很难及时而准确地给予指导;家长对孩子怎样进行性教育缺乏方法,指导能力应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学校就必须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以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内心需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于是,2002年6月我校独立承担了北京市教育学院“十五”课题“青春期教育研究”。

在2002-2005年的3年中,我校通过组织性教育心理课进课堂活动对学生实施了性教育,又经过对教师、家长培训之后,再让他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使家、校、社会整合在一起,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们对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包括性心理)特点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更加理解学生。一线中青年班主任不断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处理学生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上能够科学、务实、游刃有余。在此期间,我校2000多名学生没有因为青春期的问题出现与家长、学校、社会对抗的情况,学生们顺利地度过了青春的躁动期。

2003年10月我校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教育报》联合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实践校”。2004年6月22日朝阳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全区心理、德育工作者在我校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2005年3月我校研究性健康教育途径的“青春期教育研究”十五市级课题成果获得朝阳区首届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获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德育提名奖”。

二、用生命教育研究引领学校整体发展

在2008年那场历史性的抗震救灾战斗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成为这次抗震救灾的主旋律。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生命,失去生命,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载体,又何谈尊重呢?因此我们认为作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工作乃至教科研工作都要围绕着以人为本,尊重和关注生命的思路开展和实施。而作为引导学生成长的教师们不仅教书还要育人,应当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本着这样的认识,2006年,我校申报朝阳区“十一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研究》获得批准,由此开始了我们对生命教育的探索。我们组建课题组、组织前期培训、确定研究对象、进行文献研究、开展课题论证、分期实施研究。

1.明确生命教育理念,定位好课题研究目标

针对“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生命是什么?生命教育又是为了什么?”等疑难问题,我们请专家入校,开展校本培训。在长期的课题研讨中,老师们逐渐领悟到:生命教育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谜题求解过程,也不是生物学家对生命个体的生物学研究过程,而是用老师用生命的感悟、体验去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教师发展自己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的过程,是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2.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

在研究引领下,我们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堂、融入德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教学活动。如:针对汶川地震,开展直面灾难——对生命再认识主题教育活动。在2008年5月19日全国哀悼日时,组织学生向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们默哀;组织全校学生捐出善款,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给灾区小朋友写一封信等活动,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对生命的感悟,也懂得了生命之可贵,应该倍加珍惜。

与此同时,结合其它课题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教育策略研究”也开始启动,通过研究课题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3.召开生命教育现场会,总结阶段成果

在朝阳区教育学会与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功举办“教育与生命相连”学校德育主题研讨会。分别展示了小学6年级主题大队活动、中学8年级主题班会、中学7年级思想品德课,与200多位专家、一线德育教师等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们的充分肯定。现场会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更加坚定了我们用科研推动教育教学,锻炼教师队伍的信心!

4.让科研引领教师成长,让教师成就学校未来

由于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是缺少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不是很理解,甚至有的老师连做一次主题班会都发憷。刚开始,他们不知怎样策划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选题、设计、组织,一系列工作都无从下手,作为一名教师这项常规工作都有困难,那么更多的困难可想而知。通过参加课题组活动,通过组内交流,老师们获得了策划、设计、组织主题班会的经验,变得成熟起来。当初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想法在生命教育现场会上做了题为《浇灌心中的家庭树》的主题班会的年轻班主任还获得了区级优秀研究课的荣誉。2009年,学校又聘用了15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硕士生,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生命教育课题组的新成员。

总之,教科研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特别是育人能力的提高。通过教科研,老师们收获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提高了教育的反思能力;体会了生命教育的涵义,把握了生命教育的途径,初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思想;取得了教育教学的实验经验,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质。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未来不仅要靠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去创造,更要靠他们的教育智慧去成就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于是,打造一支富有科研意识、有教育理想、有丰富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将不懈地努力!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课题生命研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