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下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
2009-01-07沈冠东
沈冠东
摘要: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美术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艺术家追求创新、艺术界多元性格局的逐渐形成,萌发了新兴艺术思潮及相关绘画理念的重大变革。在当代以及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66-02
随着经济、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美术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艺术家追求创新、艺术界多元性格局的逐渐形成,萌发了新兴艺术思潮及相关绘画理念的重大变革。在当代以及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简析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块(本、专科教学),即作为美育教育的美术教育、美术学以及艺术设计,美术学又可以划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
作为美育的美术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院校各自所实施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艺术社团活动两类。课堂美术教育一般作为选修课程在相关专业中设置,主要侧重在文科专业中。课堂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即技法类与美术理论类。技法类主要是绘画,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素描与色彩的课程。美术理论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中外美术史与美术欣赏。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我国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学分。艺术社团活动的美术教育则形式多样化,组织者是学生会与学工部门,一般设有辅导老师,对象主要是对艺术有相当兴趣的学生,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艺术社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章程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有组织有计划的从事美术活动。艺术社团的美术活动大致有技法与理论的培训、设立相关赛事以及邀请校内外专业老师举办讲座等。艺术社团的美术活动不仅起到了美育的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美术学与艺术设计是作为专业教学形式出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多院校设有二级学院与系科。美术学中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我国师范院校中的美术学教学主要是绘画类的,以中国画与油画为主要画种,在学习技法与艺术理论的同时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课程,“美术”与“教育”并举。非师范类院校(主要指艺术院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的专业方向比较全面,如绘画包括了中国画、油画、壁画、版画,另外还有雕塑、书法篆刻,美术理论专业也细分为中国和西方两个方向。以上我们总结了美术学的专业方向的设置,就教学层面我们以下主要探讨中国画与油画这两大画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设置比较普遍,另外我国美术教育是在这两大画种的基础上逐渐地丰富起来的,所以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是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被引进过来了,大学美术教育成为可能。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中国画的传承主要依靠文人士大夫对自身的一种兼修,学习过程是临摹古画与古代画论的研读。大学的班级授课制对中国画的传统学习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诞生了“中国画”一词。中国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曾不止一次地被广泛讨论,主要是对西画中造型因素的取舍。
艺术设计是我国新近设置的学科方向,其前身是工艺美术专业。艺术设计的专业名称的定位一波三折,经历了从图案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实际上折射了我们对艺术设计的理解。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如火如荼,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艺术设计领域原有专业作了全面调整,将原属工艺美术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合并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这就意味着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包括了上述7个专业的专业方向。目前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还增添了如动画、展示等方向,可谓蔚为大观。
以上我们初步分析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历史溯源与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当代艺术逐步展现头角,成为不容忽视的艺术潮流。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或多种观念的显现,而观念又有众多不确定的行而上,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如何应对这一历史课题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命题。
二、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针对当代艺术及其观念化的探索
我们认为面对当代艺术(包括所谓的后现代艺术)不能一味地批判与讨伐,我国一些刊物历时几年的笔伐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没有能够澄清我们认识上的混乱。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我觉得总体上应采取一种客观辨证的态度,基本路线是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为我所用。那么首先要分析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当代艺术规避传统艺术的创作形式,以观念和思维来重新界定与表达艺术,这首先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因为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而全盘否定。有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艺术需要一套游戏规则,当代艺术的某些实践活动是对艺术游戏规则的践踏,是一种离经叛道,所以当代艺术在我国应谨慎发展。这种观点貌似客观公允,其实还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对话语权控制欲。艺术是需要游戏规则,离开游戏规则会导致艺术与艺术家的虚无,正如朱青生先生所说的“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是艺术的游戏规则不是一层不变的,这点我们从中西方的艺术史中不难发现,而每次游戏规则的修改似乎总是会受到诘难的。所以我们面对当代艺术对游戏规则的修改应看作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不应该被否定的。
当代艺术以观念表达的姿态出现,其实艺术从来没有否定过观念,尤其在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梁刘思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今;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提到的“意象”,指艺术构思活动中主体心意与客体物象交融合一的艺术表象。 “主体心意”就是艺术家的主体创(下转168页)(上接166页)作观念。所以当代艺术以观念的外衣显现时,并不足为奇,重要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上文说过当代艺术通过一系列的去审美化来践行自己的创作思路,其背后是对艺术、艺术理论的思考,重点关注的是近现代的西方艺术哲学。那么对艺术理论的审视是应该值得提倡的,起码当代艺术家们一直在思考。我国的艺术批评界过多的关注了当代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理论的误读和西方模式的照搬,(这点倒使我联想起我国目前因为崛起而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抹黑)我们应该承认当代艺术家们与其作品良莠不弃,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门槛较低。
另外当代艺术擅长于材料与媒介的运用,新材料的探索体现出强烈的材料意识。以上这些是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值得称道的。当然,我国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还有很多存在置疑的地方。首先表现为艺术的泛化,在一些当代艺术家眼里似乎一切皆艺术,艺术创作原则模糊。例如去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展中,“艺术家”用压土机碾碎数吨苹果,这样的“当代艺术”令人咂舌,这样的实例在我国还很多。其次当代艺术家们过于急功近利,比较浮躁,受市场影响较为普遍,某一创作体裁受市场欢迎就会被迅速克隆。另外,当代艺术家对一些现当代艺术理论缺少深入学习,往往拿一些支言片语来装扮门庭,结果是他们的话语很难被读懂,还以为自己思想很深邃。当代艺术的创作活动中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限于文章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