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有效应用
2009-01-07周玉盛
周玉盛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掌握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89-01
随着新课程的展开,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就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和讨论高中语文课堂 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定位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半个世纪以来,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成果不可枚举,而研究的目的和宗旨之一就是如何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集合,实现有效性教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质是强调教学的效益,参照到高中语文教学,也即向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效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标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如何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既然新课程给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管窥之。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
学习过程归根结底是学生内化知识的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这样高中语文知识就能够较快被学生所内化、发展,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学习。具体来说,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
(二)营造课堂范围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合理诱导启发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教育的机智(契机,应变能力等),精选适度有益的训练,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活每个学生,使之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三)精选教学内容
许多教师的堂上讲解时间都有严格的规限,并取得相当显著的教学效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教师善于控制知识量,择其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保证了用于高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时间,使学生很快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边城》第一课时的教学时间里,笔者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翠翠爱哭,课文中几次写到翠翠的哭?每一次哭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屡屡提到唱歌,这对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整节课的教学都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采用的环境烘托的艺术手法,了解了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品味了沈从文小说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四)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倡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和交流,提倡参与式教学,既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更能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活动,学会表达自己看法,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在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获得肯定,给予了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从而巩固了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更为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高中语文的信心,这也是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备要件。教师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高中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问题等等都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具有其新定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塑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中实施合作和交流,提倡参与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培养,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高中语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 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