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2009-01-07丁宇
丁 宇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工作越来越被关注,特别是当前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那么学生在校时间少了,可供教师支配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就不得不让教师重新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把课堂效率提到一个最大值。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54-02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工作越来越被关注,特别是当前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那么学生在校时间少了,可供教师支配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就不得不让教师重新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把课堂效率提到一个最大值。这是当前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要去思考,研究,探索的问题。
本人工作七年时间了,工作伊始正赶上课改的脚步,对于传统教学的思想还没打牢根基,就接受了新课改思想的渗入,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年轻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平时也作了些肤浅的思考,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我们平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为什么学生面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我想这是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并没有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所以,我认为在平时备课时要作充分的课前调研,所设计的数学教学情境,安排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目标,抓准切入点,同时在教学实际中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学生的记忆才会更加的深刻。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也存在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这样既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又使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要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要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要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只有我们首先这样去思考了,这样去做了,我们才能把这种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真谛。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是有必要的,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这就要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现在课堂流行的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我想还不尽然,我们还得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只有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操作,讨论,合作,探究的目的。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基础知识必须到位,基本技能能必须训练。抓好双基我们义不容辞。
“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张奠宙)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记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消化了?是否吸收了?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要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如何做到做好,这是我们要不断去思考去探索的话题。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因此它又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因此,我们要以真诚宽容地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经验基础、尊重不同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从自我个性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接纳课堂生成。这样课堂生成才有“着陆”的基础。
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首先,在知识技能方面,我们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
其次,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再次,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明确了以上几点,那么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