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

2009-01-07奚海敏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生物人类

奚海敏

所谓生态德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教育者(教师)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为了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并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过去,许多学科的教师都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学校德育部门、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在每门学科当中,都有许多事例是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而专门的思想工作者未必了解每门学科中与德育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应注重教学当中的德育。在生物学科中,特别是在生态学部分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

生态道德观念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生态道德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如:当人们认为地球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时,资源开发是所谓的“牧童式”的,即无所顾忌随意开采利用以至于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后,便出现了“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即指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艘“飞船”,人口和经济增长会耗尽其资源并造成污染,最终导致其崩溃,必须设法维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系统的良性循环。所以,生态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一、重视生物课堂教学,实现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是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由生物学知识向生态道德知识的转化,并内化为道德观念的。因此,应重视通过知识教学实现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植物对人类乃至自然界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生态平衡有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维持其平衡的原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存在着固有的平衡关系,在运动中有自我调节的规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活动和控制自身的行为,避免破坏自然整体的平衡,才能保证人类发展的健康、安全和持续,从而形成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来认识自然的生态观;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的动态分析,使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对于自然系统本身,尤其是生态系统维持生存和发展所起的稳定作用;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但在根本上人类要依靠自然界的生产者提供生态资源,所以人类不能脱离生态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违背生态平衡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充分利用书本中的资料、课外读物渗透德育

教材的绪论部分介绍了对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成果,我国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新陈代谢中介绍了斯巴兰让尼的发现;教材中让学生思考臭氧层的破坏对植物和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保护臭氧层。上述内容,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积极投身保护环境的主人翁精神。再如,1865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人忽视,但是到1900年,3位植物学家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但当他们意识到达尔文早就提出时,他们并没有居功,而是发表论文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灌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三、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一定要组织学生围绕环境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环境与健康知识竞赛,环保小报设计评比,书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展评,假期环保信息交流,参观植物园、野生动物园,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生活小区;组织学生参观、调查、对比环境保护较好和环境污染较严重地段的景观、生物种类,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宣传演出活动;组织学生种树、栽花、挂鸟巢、捉虫、除草、浇水、施肥、爱绿、护绿;走向街头巷尾,参与创文明街道、居委、小区的活动,擦洗交通护栏,清理花坛草坪,领养百年古树名木等,把“绿色”播撒到社会、家庭;鼓励学生向家长和亲友进行环保宣传,抵制长辈们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例如:劝导长辈不要乱倒垃圾、不要乱扔烟头、不要往河里倒污水……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深深意识到,自己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但我们每个人又可能是这一危害的制造者。因此,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但要爱护环境,还要宣传环保。因为只有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才是搞好环保工作的根本出路。

四、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教育的方法。在渗透生态德育时,必须使德育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切不可使两者分离,否则就成了生硬的“穿靴戴帽”,学生不但受不到教育,反而会反感教师的说教,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注意观点的科学性。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防止错误观点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讲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必须明确所有生物的各种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均是由生物本身具有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所决定的,而非超自然的作用所为。再如: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就必须明确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生物自身目的的实现。当然,在防止错误的观点对学生的影响的同时,还要防止轻易否定那些目前尚未研究清楚而实际存在的真理。

(3)注意持之以恒。德育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它应该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始终。如果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缺乏连贯性,而是时有时无,在该渗透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渗透,这样的话,生物学科就起不到它应该起的教育作用,学生也受不到应该受的教育。

高中阶段是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或是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它不但是学生获得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而且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人格及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生物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资源,注重对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培养,是生物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同时的另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生物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谁变成了人类?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