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教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09-01-06刘治和
刘治和
【搞要】面对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日趋增大,教师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针对学校自身特点,探索有效措施,从三个方面抓起,切实促成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基本现状 教师发展理解 有效措施 促成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50-03
教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天底下无上光荣的职业。随着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并提出了“四点希望”。这是新时期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努力方向,也是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促成教师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略谈几点认识。
1 我校目前教师的基本现状
我校是省属重点高中,已经发展成拥有三个年级69个班、228名专任教师的中等规模的学校。其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本科率达86%,职称基本呈正态分布,高级(占教师总数21%)和初级职称比例小,大多数为中级职称(占教师总数68%)。深入调查,有自我提高计划的教师为80%,教师科研能力大都停留在经验总结水平上,理论性不强,有明确科研意识的教师不足50%,80%的教师不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实际应用更少。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二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不够;三是学科结构综合化不强;四是教师的专业情感欠缺;五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足;六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不强。
2 “教师发展”的理解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形成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强意识、持续性、系统性的过程。
形成共识的教师专业化评价标准:一是学科的专业水平;二是追求通识文化水平;三是有转化为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育能力;四是有专业情意;五是有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为了适应需求,对未来教师要求很高,其特点:①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③具备多种能力;④具备反思性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态度;⑤具备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⑥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因此,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次性师范教育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创新、提高过程。
3 探讨有效措施,促成教师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管理职能和课程的规范有序运作,而忽视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过分强调对学校和教师的评比,而忽视了对其应有的激励、促进……这都有些偏离教师专业成长这一重心和目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理念创新、教学创新、教研创新,应逐步深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切实抓好校园文化、校本自修和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1 抓好校园文化,激发热情,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平台
为教师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构建“和谐书香校园”,首先是建章立制,即学校着眼对教师发展要用统一规范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形成一种制度来约束和激励。其次是创设氛围,即创设富于人性化的软环境,使教师受到典型人物、积极思想、良性思潮的影响。如订阅报刊、添置图书、建设文化走廊、开展名师大讨论……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富有文化魅力的言行影响教师。如此既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又能重树教师的尊严,点燃教师的理想之火,使他们能够从心底意识到学校值得热爱、学生值得热爱、教育值得热爱。教师在成长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从而增长才干,直接促进教学。有了自身校园文化,能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内需力”,让教师强烈的责任心付诸于行动,就会产生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动力,从根本上促使广大教师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3.2 抓好校本自修,强化学习,为教师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化,其教育内容发展变得博大精深、教学方法更是与时更新、教育目标日趋准确和精化。教育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要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长流水。因此,教师自身学习与终身学习是业务提高的必要途径。
(1)合作学习。其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就是教师在学习小组中就某一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它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过程。②分享式讨论,学习组成员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获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以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③批判式对话,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辨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充分摩擦,以达到高一层次的共识。
(2)自主学习。其方法有:①问题解决式学习,即以课程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②建立学习档案,每位教师用任何合适和理解的方式把自己平时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把这些记录分类整理成档。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③批判式阅读,教师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
(3)网络学习。其着力点有三个方面: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对所要利用的信息资料会识别其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②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协商交流学习,即利用已发布的网站中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或提问质疑,开展互动式学习。③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即充分利用网上的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让网络及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4)研究性学习。学校上下形成一个共识,为教学进行研究,研究自己的教学,在“实事”中“求是”,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家立足课堂,开展教改和“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个性,开发潜能,大力提倡推广研究性、导悟式教学,大力提倡教学自主创新,依托课程设置,重新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和校本课程体系,寻求最佳的育人途径,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把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学校科研更应讲究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验和批判性反思,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3.3 抓好校本培训,提升水平,为教师成长拓宽发展平台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使课程与教学的功能、内容、实施和管理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精通教学的教师是学校的重心。为此我校搭建校本培训平台,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
(1)基本思路。校本培训以教师培训为主体,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统一认识、完善制度,分类、分层推进,采取了多形式、分阶段、分对象的校本培训策略。
(2)基本内容
a. 师德培训。我校抓住师德教育这个“突破口”,实施多途径培训,如充分利用文件、广播、宣传栏等,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和师德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活动,编印师德学习体会材料。如此,增强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情感,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主人翁精神,争当“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排头兵。
b. 理论型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订阅一份以上专业杂志,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及时跟踪学科发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图书馆及时增订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报刊资料,方便教师借阅。科研处督导检查教师理论学习情况,向学校反映理论学习遇到的困难,积极改善学习条件。
c. 技能型培训。每学期学校开设电脑培训,让教师掌握互联网、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为多媒体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定期开展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评选最佳教案、最佳板书、最佳说课、最优主题班会、最优一堂课等等,让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选拔推出一些优秀教师,打造一批名师。
d. 实践型培训。紧贴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挖掘名师资源,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向名师、老教师请教问题、听课,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并定期分步分科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调研,取经寻宝,使其提升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转变教学策略。
e. 评价型培训。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与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要求各教师要每周听课1节以上,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实行“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月”活动,让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起到示范作用,同时积极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我们从两个方面去看: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四个维度:①组织能力;②调控能力;③教学机智;④练习设计。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四种状态:①参与状态;②交往状态;③思维状态;④情绪状态。
f. 研究型培训。学校早在着手每年都布置校级教育研究课题,与省、市教育课题一起,构成多级课题研究网络。由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边教学边研究,在研究中探索新课程形势下教育的有效之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学校校本研究特色。
(3)基本形式
a. 反思式培训。反思性教学正在从一种认识变成一种实践,步入学校,成为学校管理和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它能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诊断发现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培训中,引导教师们不断地对各种观念、资料、现象、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进行优劣的比较抉择,或提出改进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模式化地运用。对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经常自我回顾、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b. 对话和研讨。这要求教师把传授信息转变为通过对话研讨的方式,让理论知识对已有的认识和实践作对照分析和评价。加强备课组建设,构成相互交流的平台,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定主评。学校采取听课、说课、评课、看录像、校园开放周等形式,让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使教师之间产生相互有益的启发。
c. 课题带动。建立课题研究制度,要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人人经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学校要求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课题和理论假说的形式加以探索和研究,进而作出价值判断、解决具体问题、形成理性认识和成果。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转换。
d. 行动研究。教师把先前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等)和新信息的具体情景给合起来,形成问题,然后找到系统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一种与行为有关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其课例(案例)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基本模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