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古典爱情之歌

2009-01-05谢英杰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崔莺莺元杂剧封建礼教

谢英杰

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而成的,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特色之一。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通常表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有五折,《秋千记》有六折,《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而唱与说白紧密相连,又谓之“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等等。元杂剧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丑、外、杂。旦:扮演的女性角色。分正旦(扮演年轻的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角色,如张生。老年男子叫外末,如监斩官。净:俗称“花脸”“花面”,多为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如《窦娥冤》里的公公,张飞,李逵。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指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杂:又称“杂当”,是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正末、正旦是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作者简介

王实甫(约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十三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三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小令一首,套曲三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内容概要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文中叙写书生张珙上京赶考,路经河中府,到普救寺游览,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私订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

崔莺莺: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她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而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这一细微的却引人注目的举动,观众清晰地看到了她性格的发展。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步地走上了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狡狯。当观众看到莺莺“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会心一笑。在作品中,莺莺的形象又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张生: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作品中,他被去掉了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志诚种”。当然,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但作品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张生跳墙这一最为精彩的情节,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他真是痴得可爱,也迂得可爱。

紅娘:剧中只是婢女身份,却又是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充满自信。所以这个小小奴婢,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她不受任何教条的约束,世上什么道理都能变成对她有利的道理。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她从心底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捆束,当觉察到崔、张彼此的情意后,一直有心促成其事。她愿意为莺莺穿针引线,又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只好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她要对付小姐,又要对付老夫人,承担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愈是“两下里做人难”,愈是这“缝了口的撮合”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

艺术特色

巧妙的矛盾设置

《西厢记》主要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另外一条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这两个矛盾冲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戏剧紧凑合理的结构框架。莺莺、张生同老夫人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主的封建制度叛逆者,同维护封建礼教、维护门第利益的封建制度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一冲突,贯穿全剧,有时表面化,造成强烈的戏剧动作;有时又以潜在的状态,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莺莺有思念张生而又无法与之交流的痛苦,而在莺莺看来是奉老夫人之命对自己实行“行监坐

守”的丫环红娘使她不得不有所防范,从而无法对她坦诚相对。这种强烈的心理冲突推动着情节曲折地向前发展。

丰满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的人物并不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说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张生的戏剧动作,主要是执著地追求爱情。张生出场时,强调了他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志”的情志;通过他的眼睛,对九曲黄河壮观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他的胸襟。这样,张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鶯莺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却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作品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小姐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这也就是她的“假意儿”的实质。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红娘本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却在崔和张实现爱情理想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不寻常的结果,都是红娘性格光辉的表现。在这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坚定、勇敢以及胜利时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

精炼的语言技巧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戏剧的生命之所在。《西厢记》的语言,一向受到人们的称赞。徐复称赞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谓的“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的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品格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张生的文雅、郑恒的鄙俗、莺莺的婉媚、红娘的泼辣,无不具有独特的色彩。综观《西厢记》全剧语言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性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既文采华丽又朴实淡雅的风格。如果说“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富有浓郁的文学色彩,那么“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显然又是充分的白话口语。二者自然熔为一炉,正是《西厢记》的风格。

名家评析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权《太和正音谱》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

(王实甫的《西厢记》)如初生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寥廓。

——姚鼐《复鲁挈非书》

如痛斯忍,如病斯讳。设使古人昔者真有其事,是我今日之所决不与知,则今日我有其事,亦是昔者古人之所决不与知者也。夫天下后世之读我书者,然则深悟君瑞非他君瑞,殆即著书之人焉是也;莺莺非他莺莺,殆即著书之人之心头之人焉是也;红娘、白马悉复非他,殆即为著书之人力作周旋之人焉是也。如是而提笔之时不能自爱,而竟肆然自作狂荡无礼之言,以是愉快其心,是则岂非身自愿为狂且,而以其心头之人为倡女乎?读《西厢》第一折,观其写君瑞也如彼,夫亦可以大悟古人寄托笔墨之法也矣。

——清·金圣叹

一部《西厢》止为张君瑞一人,而张君瑞一人,又止为“自马解围”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夫人之许婚,张生之望配,红娘之勇于作合,莺莺之敢于失身,与郑恒之力争原配而不得,皆由于此,是“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馀剧皆然,不能悉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无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此语未经提破,故犯者孔多,而今而后,吾知鲜矣。

——清·李渔

中国老百姓看戏喜欢末了有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是如此。……《西厢记》也有两难结构,张生与崔莺莺不是门当户对,说张生考取功名再完婚,而作者王实甫为了照顾广大观众,做了顺从民意的写法,老夫人被迫同意叫张生赶考,考中方能娶莺莺,很难想象一个爬墙头窥美色的人能考得中。本来长亭一别就是悲剧结局:“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情人的泪都染红了树林。后来考中了而与莺莺完婚是迎合读者的大团圆的理想结局。

——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

直通高考

1下列句子均与元杂剧有关,请选出错误的两项()()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出现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故事情节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呈散文形式,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为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诸宫调。

E《西厢记》与一般的杂剧形式相同,即一本四折,另外加一个楔子。王实甫的代表作除《西厢记》外,还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等。

2请简要分析《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艺术特点。

3说说崔莺莺的形象特征。

猜你喜欢

崔莺莺元杂剧封建礼教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不同的身份,相似的结局:崔莺莺与李亚仙形象分析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西厢记》的“母慈子孝” 新论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