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2008-12-29张丽民
中国教师 2008年7期
上个学期我们学了一篇有趣的说明文,题目为《人活着多么美好》。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字说明以及对比、举例使读者了解了人体器官的奇异功能和人具有超凡的创造力,从而感受到人的伟大之处。
在自由朗读了课文,讨论梳理了课文内容的发展脉络之后,教学很快就进行到了深化理解、感悟升华阶段。
当读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这是生命源头真实的流淌,世界上再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迹,最大的幸福。”
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伟大的、幸福的吗?”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实际却出乎意料,他们并没有限于课文的内容,而是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畅谈了自己的感想。
杨柳最先站起来,她说:“老师,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感受到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我很幸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一点也不幸福。”
“为什么呢?”我觉得很惊讶。她可是我们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对她的成长很关心,生活上、学业上,一点一滴照顾得很周到,她应该觉得很幸福了。
“我妈妈对我管得太严格,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在一旁跟着、看着,就连我做作业也要看着,我晚上想听听音乐也要管,弄得我什么也干不成。我没有一点自由。”
“哦,是这样。你是觉得失去了自由了。其他同学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
范家郡也站起来说:“我也不觉得自己幸福。”
“为什么?你说说看。”他的爷爷奶奶非常宠他,他的穿着和学习用具是班上最时髦的。
“我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就忙着做生意,经常很晚才回家,从来不管我,也不陪我出去玩,我觉得不幸福。”
“还有呢?”我觉得范家郡的意见代表了一些同学的心声。
“我觉得自己也不幸福,爸爸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吵架……”
“我妈妈天天就知道打麻将……”
同学们七嘴八舌,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不幸福。
“同学们,那你们觉得怎样算是幸福的呢?”
“我考上大学!”
“家里住上楼房!”
“天天玩,没人唠叨,不用做作业。”
“买彩票中五百万。”
“天天吃肯德基,吃烦了为止。”
……
gZ6Eb1qUR8xtQjTeNbJODQ== 插话的孩子们兴之所至,随口而谈,说起来振振有辞,却让站在讲台上的我心里越来越沉重。
课后,仔细思考他们的发言,我觉得这个结果反映了目前社会的一种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年代,许多人看重物质和金钱的作用,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现在的孩子们虽然不愁吃穿,但情感教育却较匮乏,哪怕是母子之间或父子之间。他们把孩子们想象得太简单了,常常把物质给予替代了情感给予,同时把自己的理想过多地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而忽视了孩子对独立人格的需求。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考验——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是在健康成长吗?
孩子们的回答超越了教学的预设,却是他们的心声。再仔细想想,孩子们谈的都是他们对生活情境被动的感受,虽然真实却少有建设性,怎样改善这种状况呢?课堂上的引导虽必不可少,但作用有限。俗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能让他们也去亲身实践寻找幸福的历程吗?可放手之后他们会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呢?现在的孩子们普遍被家长包得太紧,整日里背着书包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往返,生活单纯、单调,往往因为他人无意识的影响和灌输接受了一些粗俗、浅薄的思想,这才是今天课堂上他们的表现的内在原因。
幸福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当孩子们说自己不幸福时,他们的心目中就有幸福的概念,这证明他们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思考人生了。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感觉不愉快的原因,并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其实生活原本不是只有和煦的阳光,还有严酷的雨雪风霜,要让孩子逐渐懂得人生在世应充满对理想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并感受到生之唯一性和不可逆的特点,懂得人不能空活一生,在追求的过程中享受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孩子的成长才是心智正常的健康成长。
孩子们,我不会忘了这节课,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去随时随地感悟,再畅谈自己的理解吧!看到你们幸福成长,将会是我的快乐和幸福所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集贤县二九一农场小学)
(责任编辑: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