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视角下的俄欧关系
2008-12-29史亚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年4期
[内容提要] 欧盟东扩一方面是组织规模和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并因而获得更大的地缘空间优势;另一方面也蕴涵着欧盟内部、新成员国与俄罗斯之间、欧盟与美国之间一系列关系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别是新入盟的中东欧成员国大多在相当长时间里同苏联/俄罗斯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这些新成员国加入欧盟的复杂进程和发展前景,对于俄欧关系的演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欧盟东扩 中东欧国家 俄欧关系 国际格局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4-0037-06
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终结,融入欧盟似乎成为一些中东欧国家的必然选择,而这些国家大多都在相当长时间里同苏联/俄罗斯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中东欧新成员国被纳入欧盟的进程和发展前景,对于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欧关系的演进,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中东欧新成员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演进
苏联解体以后,作为它的法定继承国,俄罗斯依然在中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当然,各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已有所不同。及至一些中东欧国家先后成为欧盟新成员国,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过程当中,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都在各自调整其对外政策,包括重新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
1.中东欧国家与俄国之间的历史重负
早在帝俄时代,中东欧国家就一度是西欧各国和沙皇俄国争夺与侵袭的对象,甚至一些国家曾长期遭受俄国的占领,失去国家主权。因此,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中东欧国家的民众对于俄罗斯抱有相当深的历史积怨,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成为横亘在双方关系当中的一个障碍性因素。在这方面,波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东欧地区,波兰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同时也是与俄罗斯积怨最深的国家。总体而言,在俄波纠葛复杂的关系当中,波兰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还一度被德国和苏联瓜分。屡受俄国大国沙文主义之苦的波兰社会对于俄罗斯的排斥甚至仇视的民族主义情绪较为普遍。而令俄罗斯感到更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在中东欧其他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存在。
2.“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兄弟盟”时期
事实上,"东欧"这一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二战中,苏联红军在解放中东欧国家过程中,将社会主义制度也“移植”到了这些国家,而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一地区“顺理成章”地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在这个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苏联作为“家长”对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均实行实际上的控制,甚至以军事镇压的方式扼杀这一地区的改革运动。这种大国沙文主义给中东欧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伤害,也使得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或部分丧失了主权,沦为苏联的“附庸国”。此外,苏联借助华约和经互会这两个机制强化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人为地割断了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的共同联系,从而成为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缓冲区。直至目前,中东欧国家的很多历史学家和民众都认为,恰恰是冷战时期陷入苏联的控制才导致了自己国家的落后。总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和“团结一致”的表象下,掩藏着东欧国家和人民对于苏联的强烈不满与怨愤,相互关系潜伏着深刻而尖锐的矛盾和危机。[1]这也为日后双方关系的演进基调埋下了伏笔。
3.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依存度”减弱时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全方位推行“新思维”,苏联在外交上向西方国家“拜师取经”的同时放弃了对中东欧的控制,这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东欧”剧变。同时,中东欧国家开始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主要是完成多党制民主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改革。因此,一方面,维系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经互会和华约等主要机制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都在忙于“以西方为师”的国内社会转型,相互依存度有所降低。
从世界范围来说,冷战的结束,极大地改变了中东欧地区的战略地位。历史赋予了曾为苏联“卫星国”的中东欧国家一次心随所愿的机遇。因此,从经济安全和传统安全的角度看,中东欧国家都在竭力地“远避”俄罗斯,而将加入欧盟作为其长远目标。
总之,在对外政策、军事安全和经济贸易等方面,昔日同在一个阵营的中东欧各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进入了以本国国家利益为主的“自主”决策阶段。
4.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转向务实外交
经过短暂的外交“徘徊期”以后,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都隐约地意识到,将已有的联系完全抛弃既不现实也不务实。而此时,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经济与内政外交也已进行了多年,两方都进一步调整了相互关系的政策和定位,在外交实践中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在外交实践中并未获得来自西方“所应有的”支持和援助,俄罗斯逐渐调整其外交战略。1993年4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基本原则》获批实施标志着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逐步展开。时任外长普里马科夫认为,“东欧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利益范围,对俄罗斯不仅仍保留其意义,而且随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主权国家地带的形成,保持同这一地区的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
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也意识到,在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以及经贸投资合作等方面,俄罗斯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合作伙伴,并且具有很多继承性的优势。此外,从外交策略上而言,随着加入北约和欧盟步伐的推进,中东欧国家希望为这一目标减少障碍,而调整对俄政策缓解其“紧张情绪”自然是题中之意。因此,同俄罗斯恢复关系,加强合作符合中东欧国家的自身利益,也有利于提高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东欧国家同俄罗斯逐渐开始以理智和务实的态度来处理相互关系,显现出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迹象。当然,这种恢复和发展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度的,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都已不可能再成为从前的“盟友”和“兄弟”。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关系是各自对外关系的一个补充和获得更为有利外交空间的“砝码”。但无论如何,中东欧国家同俄罗斯毕竟基本上结束了冷战结束初期那种近乎冰冻的外交关系。
欧盟东扩视角下的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
从国际背景来看,欧盟东扩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欧盟东扩使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渐有起色的双边关系又增加了很多需要考虑和顾及的相关利益方,变量因素增加势必会使这种关系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同过去相比,新框架下的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拥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多可资利用的因素。今后,中东欧新成员国在与俄罗斯打交道时,要遵循的是欧盟与俄罗斯签订的一系列协议。这意味着,中东欧国家同俄罗斯的关系成为俄欧关系的一部分,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俄罗斯同欧盟整体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从可预见的将来观察,这一影响理应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实现东扩以后,欧盟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对俄关系的地缘空间优势,很多斯拉夫语系国家都相继或有可能被纳入欧盟体系,以致俄罗斯失去了大部分曾经的“势力范围”或“影响力范围”。此外,东欧剧变和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等因素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同时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使俄罗斯同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及俄罗斯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生出新的变数。
从两方国内情况的演变来看,以国家利益为重已经成为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一方面,加入北约和欧盟之后,作为新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有所减轻,发展经济在国家建设战略中成为首要任务。此外,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和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宿怨逐渐淡化,对俄政策趋于理智。另一方面,普京执政以后,对外政策的考虑也在谋取大国地位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努力在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同中东欧国家建立正常国家关系,而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空想和怀旧情结。同样,向世界展示一个真正民主国家的立场和姿态,重建和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威望与地位是俄罗斯新外交的重要方面之一。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将这一外交构想付诸实践并产生预想效果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事实上,特别是随着欧盟东扩进程的推进,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之间最需要的就是如何消除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彼此间的误解和不信任。目前,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也在积极努力修缮双边关系。比如2005年12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与捷克外长斯沃博达会谈时表示,“俄捷之间不存在任何严重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欧洲和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协调一致。莫斯科把捷克视为具有发展前途的伙伴”。斯沃博达也强调,布拉格愿与俄罗斯在各种可能的水平上发展联系。[3]
此外,还有一个事例也许可以作为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有望加深了解的佐证。俄权威学术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在莫斯科以俄、英文发行)从2006年起开始发行捷克文和波兰文版本。该杂志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表示,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波兰和捷克有一些人开始对此感兴趣,有一定的需求;二是在俄罗斯与欧盟新成员国关系当中存在着大量心理上、情感上和政治上的分歧,这些分歧不仅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而且影响到了俄罗斯与整个欧盟之间的关系。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和中欧国家对于对方的情况和所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够。
从这方面来说,《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在布拉格以捷文出版发行,这可以被看作是对于俄罗斯与欧盟相互关系所做出的一个贡献。不管怎么说,在双方过去的关系当中也有不少正面的东西,特别是智力文化方面的联系。所以杂志也邀请一些捷克作者为杂志撰写文章。
在捷克的一些俄罗斯公司出资赞助杂志的出版发行。也就是说,俄罗斯商界表现出了一种相当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清楚,如果俄罗斯企业自己不参与到树立俄罗斯形象的努力当中,如果不把关于俄罗斯的一些客观信息传达到他们所在国家的媒体和人民那里,那么他们在一种对俄罗斯不了解的氛围当中开展工作将变得相当困难。[4]
总之,在欧盟东扩的大背景下,中东欧新成员国和俄罗斯都把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实施对外战略的准则,而来自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趋式微。毋庸置疑,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关系出现正常化迹象将对整个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稳定都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仍未完全理顺,进一步的发展也并非一片坦途。
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
截至2007年1月1日,欧盟已发展为27个成员国。尽管对于欧盟扩大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这似乎并未影响这一进程本身的推进。目前,俄罗斯和独联体内的其他欧洲国家,以及一些东南欧国家处于欧盟框架之外,而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一种欧洲有可能出现一条新的分界线的担心。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大欧洲”计划的实施将对欧洲大陆上的第二大“玩家”俄罗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对此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总体而言,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尽管波折起伏,但始终处于一个调整、磨合和理顺的过程之中,甚至在冷战时期俄欧关系也与俄美之间的“尖锐对立”有所不同。或许这也正是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演进轨迹的逻辑起点。那么,欧盟东扩对俄罗斯而言更多的是挑战还是机遇?欧盟东扩对俄欧关系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1.欧盟东扩与俄欧合作并行不悖
总体而言,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两支重要力量,俄罗斯与欧盟都认为双方之间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在欧盟东扩酝酿、实施及至目前阶段,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始终处于积极、艰难的理顺过程之中而从未间断。1993年12月,俄欧在布鲁塞尔签署《俄罗斯同欧洲联盟之间关于建立伙伴和合作关系的联合政治声明》,宣布建立半年一次的定期首脑会晤机制。1994年6月,叶利钦总统与欧盟领导人签署为期10年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1997年生效,2007年12月1日正式到期)。2004年4月27日,俄罗斯与欧盟在卢森堡通过关于欧盟扩大和俄欧关系的共同宣言,决定《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将推广适用于欧盟新成员国。2002年11月,欧俄第十次首脑会议上,双方重点讨论了欧盟扩大所涉及的俄加里宁格勒飞地和能源合作等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为欧盟顺利扩大和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5月,第11次欧俄首脑会议上,双方提出了建立欧俄四个统一空间计划,即统一经济空间,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统一外部安全空间和统一科教文化空间。2005年5月,第15次欧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欧俄四个统一空间“路线图”的一揽子文件。[4]2006年5月,第17次欧俄首脑会晤上,双方就俄欧关系、能源安全及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在多年艰苦谈判的基础上签署了关于简化签证和遣返非法移民两个协定。
毫无疑问,俄欧关系对于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如果缺乏同俄罗斯之间的伙伴关系,那么欧盟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无疑要“缩水”;同样,没有和欧盟之间的紧密合作,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空心化”。尽管俄罗斯同欧盟还存在一定的隔阂,但出于战略利益和现实需求的考虑,俄欧领导人就重大问题加强“对表”机制,显然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2.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多生变数
欧盟东扩后,由于成员国成分和地缘空间等方面的变化,欧俄关系也平添了更多的变数。这尤其表现在,中东欧新成员国同俄罗斯固有的矛盾在欧盟框架下变得更加复杂,使得俄欧关系愈发“微妙”而“敏感”。尽管有观点认为,在欧盟与俄罗斯相互理解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同俄罗斯有着紧密联系的中东欧国家在俄欧关系当中应该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贸易、银行、投资、区域间合作、边境合作、公共外交和在国际组织中的协作等领域,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几乎从未表现出应有的优势。
2007年5月,第19届欧俄首脑会议上原计划要讨论和酝酿一个新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蓝本,然而由于俄罗斯与波兰在肉类等农产品进口问题上发生严重争执,波兰在欧盟讨论该问题时动用了“反对票”,致使俄欧无法开展新协议的谈判,甚至无法开启“欧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谈判。
2007年5月,美国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事件引发了美、欧、俄三方关系陷入紧张状况,甚至令人突然产生了“冷战”重又开始的幻觉。7月14日,俄罗斯甚至宣布暂时停止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表示如果有关国家任凭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将以新导弹应对,欧洲将会成为“火药桶”。
而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就更使得俄欧关系徒生变数。尽管欧盟在准备扩大阶段就一再地向俄罗斯证明,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欧盟将有助于这三国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尽快理顺大规模的无国籍问题、对非本族居民的歧视问题和加里宁格勒过境问题,消除波罗的海三国民众的历史恐惧感,并因而有助于消除分歧。但目前俄罗斯所看到的情况则是,它与波罗的海邻国之间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改变。2007年4月26日,爱沙尼亚政府下令拆除首都塔林的二战苏军纪念碑,在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中一名俄罗斯族公民丧生,俄方对这种“无视历史价值”的行为反应强烈,俄爱关系一度紧张。甚至有俄罗斯专家认为,现在波罗的海国家并不能为正在积极发育当中的俄罗斯-欧盟合作的组织结构当中添加进任何自己的、真正新的和有益的元素。相反,在他们成为欧盟成员以后却带进了不少负面的东西。[5]
3.欧盟东扩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可以认为,经贸合作是俄欧发展相互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之一,更是俄欧双边关系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长远角度,欧盟东扩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大体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欧盟扩大以后,中东欧新成员为俄罗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所能提供的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改善,俄罗斯的经营主体有机会同一个容量更大的统一市场开展合作。各国的贸易规则和海关税率被欧盟现行的统一制度所取代,这将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条件的透明性,俄罗斯公司的交易成本将会有所减少。诚然,要把这些可能转化为现实,需要俄罗斯方面具备完善的市场机制、充足的财政投入和高效的政策决断力等因素。因此,欧盟扩大给俄罗斯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会实现。
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后,俄罗斯公司的竞争力将可能有所降低,因为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一个统一框架下的自由流动强化了西欧公司在中东欧国家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条件下,以俄罗斯向中东欧国家供应燃料和原料为主要内容的双边经贸合作状况一时很难改善,而这将阻碍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进出口结构转变。
此外,欧盟东扩后俄罗斯失去了同中东欧国家在投资、建立产品加工合资企业、生产合作社和商品生产及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优势。欧盟现行的竞争规则保证了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在所有权准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这将有可能导致俄罗斯无法继续扩大其在中东欧商业存在的可能性。
原则上,欧盟扩大以后,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将有可能在欧盟和俄罗斯的“欧洲统一经济空间”的框架内得到解决。然而,尽管俄罗斯—欧盟罗马峰会上高调宣布欧洲统一经济空间到2007年时将要建成,但是这一方案的付诸实施恐怕还要等到更加遥远的将来。在俄罗斯看来,欧盟是否真正想和俄罗斯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欧洲统一经济空间,这当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疑问。[6]
总的说来,欧盟理想中希望能有一个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在欧洲标准基础之上运行的、政治稳定的伙伴。而俄罗斯理想中则需要一个能成为它外国投资和技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并且不干涉俄罗斯国家内政问题的欧盟。如果严格地从这两条几乎是直接对立的合作理念出发,那么未必可以指望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合作将会是稳定而富有成效的。因此,欧盟扩大的长期经济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合作的优先方面将如何确定,以及它们近期将为双方的合作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法律和组织模式所决定的。
根据俄罗斯著名欧洲问题专家И.伊万诺夫的评价,《俄罗斯与欧盟伙伴合作协议》有一半左右的条款事实上并没有发挥作用。这一协议的标准自动推广至欧盟的所有新成员国(布鲁塞尔认为这符合欧盟扩大的逻辑),有可能导致在合作当中出现法律真空,从而对俄罗斯企业及其在欧盟新成员中的伙伴产生消极影响。[6]
4.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
依目前状况,中东欧新成员国必将按照欧盟成员国的标准进行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体制性改革,同欧盟的融合度将大大提高。此前基本保持力量平衡的欧洲格局已大大改变,俄罗斯的地缘经济战略空间受到较大挤压,呈现出强大的欧盟与“孤弱”的俄罗斯的反差态势。然而,有史以来,俄罗斯人一直把欧洲视作其传统政治舞台,也是俄罗斯文化和心理的归宿。可以说,俄罗斯即便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但也不能失去在欧洲的位置。因此,在欧洲大陆的整合已呈无可阻挡势头之际,“体制”之外的俄罗斯在不得不面对这一“盛况”的同时,也必须要从自身角度作出“决断”抑或应对措施。
总体而言,同对待北约东扩的态度相比,俄罗斯对欧盟东扩表现出了更多的务实态度和矛盾心情,既非坚决抵制亦非照单全收。此外,这一情绪和态度在俄罗斯普通民众层面也有所体现。事实上,受前苏联解体前多已自行“剧变”的背景下,俄罗斯对自身能够在中东欧国家中所发挥的影响程度并未心存幻想。更何况,从地缘空间上看,由于新生的独联体国家的出现,欧洲在地理上已“远离”了俄罗斯,除与波兰接壤外,俄罗斯同其他中东欧国家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近邻”。从这一角度看,如何利用“放弃”中东欧国家的影响而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实际利益才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一项内容。
能源战略依然是俄罗斯在同欧盟发展关系时可资利用的“大牌”,能源合作是俄欧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2006年5月,俄欧第17次峰会上双方也重点讨论了能源安全的问题,欧盟负责安全与外交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明确表示,欧盟希望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障能源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共同利益和安全。
应该说,对于俄罗斯和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许多口号和目标都越来越需要进行重新理解。双方合作的前景,以及欧盟扩大所带来的诸多潜在损失的消除,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本身目前所正在发生变化的局势。[7]
对于欧盟来说,在目前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之下,它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俄罗斯似乎对欧盟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和抱有太大的期望。但是俄罗斯毕竟还是希望其波罗的海邻国的政策不要在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当中,以及欧盟在后苏联空间上的行动当中增加这些问题。如果凭借着“集体团结”欧盟继续支持波罗的海三月的反俄罗斯行为,并且认为可以利用自身存在严重民主发展问题的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作为后苏联空间上的“民主向导”的话,那么这些问题的出现则难以避免。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重要的是在同欧盟关系当中,国家领导人要首先定位于广大阶层人民的利益,根据广大阶层人民的满意程度来评判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发展进步。
可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几乎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则是欧盟支持它加入WTO的程度和在签证制度上的让步程度。仅仅是欧盟让步的程度,而不是取消签证,并且欧盟还提出作为交换俄罗斯要承担接受大部分来自于第三国非法移民入境的沉重义务,而在俄罗斯南部边境开放的情况下,这些移民将不可避免地经过俄罗斯境内进入欧洲。
目前俄罗斯的政界和学界正在积极地讨论制定新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法律文件基础的必要性问题。的确,双方之间的伙伴合作协议已经到期。但是,现在俄罗斯是否已经准备好来明确地制定这样的法律文件,俄罗斯需要和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欧之间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俄罗斯政府又是否准备好在实践当中来执行新的法律文件?这还都是一些问题。或许,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还是走一条延长伙伴合作协议期限的道路,但是并不放弃一个原则性的、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俄罗斯人到底是谁,正在走向哪里,在这条道路上西欧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亲戚、朋友、同盟、旅伴,抑或论敌。[5]
注释:
[1]杨莉.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浅析.国际问题研究,2004(3)
[2]陆齐华.俄罗斯和欧洲安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4
[3]Сергей Лавров. Нет проблем во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ях Москвы и Праги. 20 декабря 2005 года. http://www.rvps.ru/r_polit.php?id=1077
[4]新华网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IAW/1219803.htm
[5]Михаил Демурин. Россия-Евросоюз: др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