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究竟改变了什么?
2008-12-29吴向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2007年岁末,我有幸赴京参加该年度中文网志年会。于我而言,除了作为教育Blog的演讲嘉宾同与会者分享一直坚持的鸢尾花项目外,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从这届年会中挖掘出有益于教育信息化的新思想和新技术来。年会的内容主题很多,无法逐一详细介绍,仅就教育方面的启示而言,用一句话来概括:Web2.0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教与学——用简单成就应用,用协作改变学习和工作。
无需懂得书写语法的Wiki
本次年会给我带来最大感触的不是Blog,而是Wiki。来参加会议交流的台湾维基百科的活跃分子介绍了维基百科的发展状况和种种应用,包括在一百美元儿童电脑上的应用,令人欢欣鼓舞。Blog早已在教育界普及,各种创新应用正如火如荼,而Wiki的应用却鲜有人去做,并且被许多人归因为国人长期受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影响,缺乏协作精神的缘故。但在我看来,这也许不是理由。到目前为止,Wiki平台不但缺少中文版本,并且基本上都是基于PHP/MySQL的,相比于ASP的网站程序,PHP/MySQL在Windows下的安装的确复杂许多。诚然,把后者安装到Linux操作系统的Apache下会运行得更好,但在教师当中,知晓这方面知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另一方面,写Wiki需要懂得一些Wiki语法去编辑排版,相比于Blog的简单易用,这对使用者来说,又是一道技术门槛。所幸的是,最近出了一个国产的开源平台互动Wiki,无需懂得Wiki语法即可编辑自如。该平台还加入了类似于BBS论坛和Blog群组等互动交流的功能。这对于国内用户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但安装PHP/MySQL和Linux的这道门槛,还是需要迈过才行。根据我以往用Wiki写作的经验表明,虽然能够保存每次修改的痕迹,方便以后查找回被删掉的有价值的内容,但在升级时,却整个地改变了我原来简洁的网站页面。在网志年会会场上我见到了互动Wiki的CEO潘海东博士,期望他们能在版面设计上多给用户自由的空间、多提供一些可以套用的样式,同样也是期待中文开源Wiki平台的推广能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生机。
Wikipedia专场讨论上还提出了Blog的Wiki化问题,把一些优秀的Blog文章变成Wiki的条目,逐渐形成结构化的Wiki资源,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新技术促成简便易用的视听时代
在会议上,我一直关注的照片与视频网站的能人们都来了。这类网站非常关注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简便易用的操作界面,带领互联网用户进入视听时代。在与用户体验有关的技术上,Ajax与Flash无疑是目前最普遍运用的技术,Ajax使用户在网站上提交数据变得极为简便,原来提交一次数据就要刷新一次网页的烦琐被解决了。Flash技术越来越成熟,不仅互动性好、界面漂亮,其视频压缩技术也被视频网站广泛应用。上传到视频网站上的各种格式的视频文件,无论是rm、mov、avi和wmv,都被转换成了Flash的Flv视频格式,在任何浏览器上都可以播放,解决了原来在电脑上必须安装RealPlayer、Quicktime和MediaPlayer这三大播放器才能在网页上播放的苦恼。
在一个优秀的运用了Ajax技术的照片故事分享网站“好看簿”上,添加修改页面上的诸多信息如故事标题、标签、故事文字、照片说明、访问者的评论回复等,都不会引起整个页面刷新,既节省了带宽资源又提高了访问者的效率,真是简便极了。目前,我正在借助“好看簿”开展鸢尾花项目跨地域协作学习──“秋天的叶子”的观察活动。每隔几天,我就把秋天里植物连续变化的照片放上去,并配以简单的说明。同时,我还在“好看簿”上向我的好友们发出邀请,请他们把自己拍摄的与秋天有关的照片故事都加入到秋天植物的变化这个活动中,这样,江阴和广州两地的学生就可以看到全国许多地方植物秋天的变化了。除此之外,两地教师还把学生活动的视频放到“土豆网”上,再把“土豆网”上该段视频的代码嵌入到鸢尾花网站的Blog中给学生看,反过来,“好看簿”上的照片可以被嵌入到鸢尾花网站上,这样分布式处理和存储的方式,对我们原来一度盛行的把所有资源放到自己服务器上的集中式资源建设方式,是不是更有建设性!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网站在成长
我选择“好看簿”和“土豆网”存放照片和视频,不仅是因为看中这两个网站的速度和功能,还看中了这两个网站上内容的健康情况良好,对学生因通过观看教学照片和视频而链接到这些网站上去也不会有太多的担忧。在与“好看簿”创始人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中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在与著名交友网站“若邻”首席执行官的简短对话中我说道:“很欣赏若邻中信息的干净!”“我们会坚持这样做的!”他说道。“若邻”坚持用户展示自己真实的档案,以“第一人生”的面貌,改变了互联网上困扰着人们的虚拟身份的状况,使人们能在诚信中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网站内容的健康关乎孩子们上网安全的问题。目前,一些知名的大型网站和许多以疯狂获取点击率来套取风险投资的网站无不以娱乐花边新闻之类的垃圾图片和文字吸引眼球,使家长和社会对孩子上网无不忧心忡忡。我们期望着有更多的网站能健康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愿意为这样的网站摇旗呐喊!
协作改变着学习和工作
参加本次会议Wikipedia专场嘉宾们制作的幻灯片是在Google 文件上协作完成的,维基百科本身就是借助Wiki平台进行大规模协作的结晶。翻译网站“译言”正是通过网上协作翻译而成为一个著名的翻译站点,并且已经赢利。虽然他们300多人的翻译团队成员彼此相隔千里,难得见面,但协作翻译的质量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协作的力量非常值得教育类的出版社学习。
翻译者团队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协作与交流互相学习而成长着,同时通过分享而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来。由此我想,如果教育工作者们也能通过网络协作去开展一些教育项目该多好!本次年会特邀演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的庄秀丽博士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用Wiki做的SocialLearn社会性学习项目已经搭建好了框架,并建设了不少内容,期待更多教师的使用、推广和参与共建!
2.0代的孩子将怎样学习
如果说缺少网络生活体验的这代人是1.0代的话,那么浸润在网络中的这一代就是2.0代了。2.0代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并且会随着3G无线通讯的到来而爆炸性增长。随着3G手机的开通,微Blog必将成为2.0代孩子们的一个新的学习工具。由此想起年会上一位美籍日本人、创作共用协议的布道者伊藤穰一对一位提问者的回答:“移动设备和电子游戏,这是一件关于不同代的人的事情,Blog 正在成为上了年纪的人更喜欢的东西。而下一个巨大的市场是关于那些玩电子游戏和移动文本的人,他们不在乎电脑和 Blog。”这不仅让我感叹:我是非常执着的教育Blogger,难道我已经上了年纪了?2.0代的学习定会与我们不同,电子游戏、越来越像计算机的手机、3G宽带移动通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计算,越来越简便的人机界面……学习环境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主动去面对了吗?我们该怎样行动?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