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远工程的长效机制
2008-12-29谢文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农远工程的长效机制,促进工程的广泛应用,提升应用水平。构建农远工程的长效机制,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工程的管理评估、扩充性建设、技术支撑、应用研究、队伍建设、经费支持、奖惩激励等方面下工夫,以确保农远工程又快又好地发展。
加强管理与评估一是推行“一把手”问责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要主动承担工程的管理责任,组建高效的管理机构,为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对工程应用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确保工程健康发展。二是推行工作目标年终考核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农远工作作为专项评估纳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工作及“两项”督导评估工作中,构建“地区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学校-教师”的四级年度工作目标评估制,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推行常规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双轨管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文件要求,对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设备被盗、受损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处理;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做好网络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四是推行专家巡回指导及定期听、评课制度。
引导开展扩充性建设农远工程的硬、软件环境仅解决了资源进学校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资源多渠道进课堂”的实际问题,采取扩充性建设的新方式,形成长效的建设机制。第一要以农远工程设备为基础,引导学校使用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可在“商品和服务性支出”单列),每期或每年进行必要的硬件设备扩充建设,逐步实现“班班通”。第二要使农村学校连上互联网(地网),通过引进优质网络资源,与IP数据资源(天网)相互补充,形成“天地合一”的网络资源。第三要引导学校购置其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拓宽优质资源进学校的渠道。第四要引导师生适时对农远工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创生出新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形成高效的技术支持体系是确保农远工程长效运转的基础。一是组建地区级教育技术专家库。选拔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的骨干技术人员、具有信息技术专长的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入库专家,负责开展咨询及巡回指导。二是根据实际,设计资源共享的基本方式,确保在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实现:其一,创新文件夹设置方式,分类型下载、整理。在资源原有树状目录的基础上,指导学校设计“课堂导入资源”、“情境体验资源”、“重难点突破资源”、“兴趣激发资源”、“视野拓展资源”、“知识总结资源”等文件夹。其二,在“模式三”学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设备,通过FTP服务器、Web服务、网上邻居浏览及网络映射成本地虚拟磁盘等四种方式实现共享。其三,针对有闭路电视网络的学校,以“班班通”的方式实现共享。其四,建设学校远程教育网站,将“天网”、“互联网”和“光盘播放”三者协调组合,实现共享。三是建设网络管理平台,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如参照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建设模式,湘西自治州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创建了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学校网站、设备管理中心、湘西远程教育网三级管理子系统构成,具备远程教育工程管理、电教设备管理、中小学理科仪器管理、远程视频、基础教育资源提供等五大功能,通过资源共享实行网络管理一体化,基本实现对师生教学、学习进行远程化指导与管理。
加强应用与研究研究表明: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应用要向深层次发展,必须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要以行政管理为推力,促进三种模式进课堂,确保教师“用得上”。首先,以考核促应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及应用水平作为考核、评优、聘任、职务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促使教师广泛应用。如某县要求项目学校的应用工作要体现在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及教学工作计划之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之间。其次,以制度推应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工程的应用工作。二要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探索三种模式的应用基本方式,确保教师“用得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科研的方法与规律,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形成好的方法与模式,同时以典型带应用,积极创建远程教育辐射校,发挥“示范一校,受益一片,带动周边”的典范作用,推动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三要以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三种模式的应用活动,确保工程“用得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论文评比、课件制作、多媒体优质课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教师应用远教资源,借助活动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提升工程的综合应用效益。四要服务“三农”,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确保工程“用得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全国文化信息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队伍,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加大地区级集中培训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领导、业务主管人员、项目学校管理人员要主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提高信息化领导力。二是建立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指导校本研修培训时,要将教师研修结果与教学绩效奖励、教师年终考核评优及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挂钩。三要推行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培训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开展学习、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四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新教师必须参加地区级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且培训课时不得少于30学时,其培训考核情况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五是明确技术人员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的工作量。如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关于转发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规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机房管理,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及资源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使用工作,工作量折算为6课时/周。
加强经费落实与管理。 一要明确设备运转和维护经费的数额,便于操作。如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县市人民政府原则上要按照“模式三”10000元/年(每点),“模式二”1000元/年(每点)的标准安排资金,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二要加强经费使用与管理力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三是各项目学校学期初要做好经费预算,拿出一定经费用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科研、教学应用及评估奖励。
强化奖惩与激励做好奖惩与激励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促进工程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应用先进个人、应用示范学校及应用模式,每年通过典型引路、经验交流、表彰激励等方式,推动工程的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