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

2008-12-29段天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作为校长,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围绕着“三个有利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随着我校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的完工,利用一流的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高效管理模式这一艰巨任务就摆在我面前。数字化校园不仅是为学校创设一个高速、高效、资源共享的管理环境,而且也是一种影响教育教学观念、手段、方式及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文化。在不断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的、完整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用户端智能化。
  1.办公管理无纸化
  数字化校园彻底变革了以往办公的传统模式,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为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校园网建成以后,我大力推进校园网数字化办公系统。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发布、公文流转全部通过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全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在教师办公、教科研活动、各类考勤等方面,数字化办公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学管理数字化
  在学科组和备课组活动管理、文印资料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建设了一间微格教室,配置了齐全的设备。上微格课时,学校每台电脑上即可实现实时直播,即时生成VCD或DVD,也可以进行视频点播。实践效果显示,微格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一贯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前后为学校购买了敏特英语学习系统、国之源资源库,构建了有6万多册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学校所有部门、学科组还创建了部门主页,大部分教师建立了个人教学主页,很多教师还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每个主页都凝聚了教师们的心血,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教学资源、学生作品、音视频资源构成了教学主页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全校师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还建设了网上阅卷系统。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先将学生答卷扫描进网络服务器,系统将每道试题分切成块,分发给每位阅卷教师同时进行阅卷。教师们利用自己的办公电脑进行网上阅卷,改变了传统手工阅卷流水线的形式。阅卷结束后,系统自动统计产生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从不同角度分析整个班级(年级)每道题的对错情况。通过网上阅卷系统的各种成绩统计方式,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了比以前更为客观、科学、全面的了解,为下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3.学生管理规范化
  宝安高级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加强家校联系是学校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家校互连短信平台。学生离校、返校时刷卡,家长可以立刻收到相关信息。短信平台既有利于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亲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营造严格管理中的温情气息,人性化的管理还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4.设备管理效能化
  早在宝安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就明确指出:“要真正发挥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益,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办学效益,就一定要放手使用设备,老化就是浪费。”本着“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我曾经反复强调一定要注意培养师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设备不要怕用坏,但决不能放坏。
  我们建设了容纳180台高配置电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教师们能方便地在数字化学习中心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数字化学习中心上研究性学习课。学校对数字化学习中心实行“一卡通”管理。学生刷卡上机后,系统自动分派机位给刷卡学生,并且限制每个学生每天只能上网45分钟。所有的刷卡记录自动录入数据库。
  我们有设备精良的数字化制作中心,配备了高档DVcam摄像机、台词提示器等具有专业水准的采编制作和播出设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有关设备制作音像资料,校园电视台学生记者也可以按照规定使用采编设备,校园电视台因而成为师生展现才华和风采的绝佳舞台。目前,校园电视台已经制作播出近10期学生独立采编的节目,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并引起了来校参观嘉宾的浓厚兴趣和有关媒体的关注。
  5. 广播管理科学化
  数字化广播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最大特点是电脑自动控制,实现分区广播。以前,我们英语考试时三个年级必须分时段开关教室广播来播放听力试题,以避免相互干扰。如今,校园数字化广播系统建成以后,三个年级利用分区广播可在同一时间播放相应的英语听力练习。数字化广播系统也给平时小范围的外语听力训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只要将训练材料交给数字化广播中心,到指定时间就可以按要求定时定点播放,给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
  数字化广播系统还为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点缀了更多的小乐趣:优美动听的音乐电铃取代了往日单调的铃声;每天傍晚校园广播站播出的“健康123”、“水晶天堂”、“音乐无极限”、“名家名乐”、“温馨点播”等系列节目为师生提供了丰盛的课余精神大餐。
  6.后勤管理便捷化
  “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校园”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校园卡整合了消费、医疗、图书借阅、教师证、学生证、门禁等多种功能。师生们“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的实施,使班主任、校医、财务人员从烦琐的收费工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使家长对子女在校的消费情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全校2000多师生的用水用电量很大,如果管理不规范,加上每个人的节约意识稍微淡漠一点,将会在用水用电方面造成很大的浪费。为了规范水电管理,2007年3月,我推行水电“一卡通”管理。从此,师生每月的用水、用电量比以前减少了将近15%。
  一次,吃饭间隙,我注意到学生每次排队就餐将用时40多分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餐速度,给学生节省下尽量多的休息和学习时间,我提出建立食堂网上点餐系统。学生提前一周上网将每餐的菜点好,就餐时,只要一刷校园卡,食堂工作人员就可看到正对自己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该同学点的菜谱,马上就可把该同学点的菜分发给他,并成功通过刷卡扣款。跟以前相比较,每位学生至少可节省近20秒选菜的时间,整个就餐过程将节省近20分钟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校食堂可根据一周来学生每餐的点菜情况,有计划地采购和加工,避免造成浪费。
  7.德育管理网络化
  网络信息的广泛资源和跨时空特性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德育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则为学校德育增强了及时性、灵敏性、渗透性和趣味性。我充分发挥了校园网家校短信平台的沟通作用、德育网站的引导作用、宝高网的宣传作用,要求每个班主任每月至少用一堂班会课引领学生浏览校园网,点击查看校园新闻,了解校内外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和有关德育题材的内容,基于网络开展优秀人物事迹讨论等活动。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网络时代应主动出击,抢占有利阵地,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防御能力,增强网络对传统文化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树立高尚情操,完善道德人格,为将来实现高尚的人生夯实道德根基。
  8.安全管理网格化
  校园安全是学校管理一个永恒的话题。我采取无缝隙网格化的严格管理,每天实行四级值班制。一级值班由校级领导干部负责,二级值班由学校中层行政干部负责,一二级值班人员每天晚上至少共同去校园、班级和宿舍巡视一次,并记录巡查情况,通过校内电子邮件反馈至各年级组负责人。三级值班由年级组长、学科组长负责,登记晚自习师生出勤情况,弄清师生缺勤的原因,并将存在的其他问题通过校内电子邮件反馈至相关年级的主要负责人。各年级主要负责人要将各级值班检查反馈的问题予以核实,研究对策,及时整改。四级值班由科任教师轮流和专职宿管教师共同负责班级晚修和晚寝的辅导、纪律和安全工作。四级值班制使我校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指令下达、责任落实的畅通渠道,从而实现了网格化、无缝隙的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动态管理、校园的安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了保证校园安全,我们还沿校园围墙安装了精密的红外线监控系统。只要设定好权限,我与德育处的其他领导可足不出户,通过校园内任何一台电脑就能及时了解校园内的安全状况。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高科技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确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缩短了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我们开阔视野,对于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其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建设数字化校园正方兴未艾。但能否在教与学中体现数字化校园的效益,则与领导的重视与否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因为在数字化校园规划、投入、建设、应用等诸方面都离不开领导的作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更要始终以教育发展为动力,以教育改革为先导,以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作为校长,要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根据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要来决定建设的项目。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底层结构,是保证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宝安高级中学的校园网已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迈向数字化、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在我看来,数字校园建设不但要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展和更新。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我重点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教学资源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支队伍的建设,力求队伍结构达到科学合理,为提升学校数字化的综合水平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教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新世纪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科研”已在我校蔚然成风。近三年来,我们已有四个信息技术类课题被立项。其中,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中学德育实践探索》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深圳市“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交互式白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区级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绩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我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来挖掘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的潜在功能,总结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