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2008-12-29刘雄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声音的录制与编辑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像处理的延续,也是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学习的必要前提和知识准备。学生第一次接触声音的录制与编辑加工的内容,对他们来说,这部分内容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录音设备的连接,掌握话筒音源的软件设置;能够使用“录音机”程序进行声音的录入和相关处理;能够使用专业的声音编辑软件,如豪杰超级音频解霸、Gold wave、Cool Edit Pro等,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加工,培养学生处理声音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利用合适软件进行声音录编的基本方法;通过录制、编辑、评价声音作品的全过程,提高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声音录制和编辑的学习活动,激发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学习,培养积极、合作、进取的品质;通过对本组和其他组作品的正确评价,培养正确的欣赏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话筒音源的软件设置以及录音质量设置。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声音编辑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三、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促进作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边信息交流为主线的分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步步尝试,最终学会录制和编辑。
  
  四、教学准备
  
  教师机配话筒、音箱;准备学生演唱歌曲的录音文件;学生机配有话筒的耳机;安装豪杰超级音频解霸、Gold wave、Cool Edit Pro。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录音。
  师:请同学们辨别这是谁演唱的歌曲?
  生(争先恐后):是我们班音乐特长生唱的。
  师:好,大家的辨析能力很强。接下来听听,还能辨别得出吗?
  启动Cool Edit Pro软件进行实时效果处理, 依次播放经过定调处理后的演唱录音文件。学生欣赏处理后的录音文件,发现音调变成了女声或小孩的声音,情绪高涨,激起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教师展示课题,引入新授内容。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音乐特长生的录音进行导入,符合学生实际。首先让学生辨别录音文件,然后欣赏处理后的演唱录音,引导学生处于思考问题的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布置任务 合作探究
  教师做好“导”的角色,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4人一组合作探究。
  任务一:录音准备,设置话筒音源。
  教师介绍录音设备及连线,展示连接图。
  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讲解,互相检查耳机是否完好、音量调节是否适当,组内讨论耳机与电脑的连接方法。
  师:如何设置话筒音源及改善话筒音质?请同学们看“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案”任务一。
  各组推荐一名组长并安排本组学生交流合作,一步一步地操作到位,确保设置好话筒音源。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布置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借组长的一臂之力可以更好地协同组员合作学习。
  任务二:试用“录音机”程序录制余光中的《乡愁》。
  师:录音诗词及解说见学案的任务二,请认真研读诗词,掌握诗词大意朗诵方法。
  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中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搜索并下载网上提供的《乡愁》录音,组织学生自学学案的录制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参照刚下载的《乡愁》录音,反复实践,提高自己的录音质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录制效果。
  任务三:对刚录制的“乡愁.wav”进行剪辑编辑处理。
  师:大家发现没有,在录音的开始和结束时会录一些多余的部分,那怎么办呢?
  生:将多余部分删除。
  师:请大家按照学案的任务三中提供的剪辑操作步骤进行处理。
  教师在机房中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组进行个别指导,并提示学生要注意保存。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双边信息交流,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学生的加工能力。
  任务四:给《乡愁》添加背景音乐。
  教师展示插入声音及混入声音的操作步骤,分析操作方法的异同。
  师:哪种方式用于诗歌朗诵配背景音乐?
  生:混入声音。(有的学生会看着学案回答。)
  师:回答得很好,可见大家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为完成该任务,要求搜索并下载《乡愁》的背景音乐。由于“录音机”程序只能对非压缩wav格式的文件进行编辑处理,而一般下载的音乐大多是mp3格式的,所以我们就要用到“音频格式转换工具”。
  组长负责督促本组学生下载并用豪杰超级音频解霸中的mp3格式转换器进行转换,然后按照学案中的任务四完成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乡愁》录音添加背景音乐的操作,学生对诗歌和朗诵方面又有了全新的感受,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交流评价作品,体验成功感
  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最好的作品上传到文件服务器上以组名命名的文件夹中。上传作品内容要求是带背景音乐的《乡愁》录音(包括wav和mp3两种格式)。
  组长选好代表作,将两种不同格式的同一文件上传。
  教师任选一组作品,板书其wav格式与mp3格式容量,比较大小。
  师:为什么网上下载的音乐不是wav格式?
  生:从比较中得出,同一文件,mp3格式比wav格式占用磁盘空间要小得多,因而mp3格式适合在网上发布,下载也要快些。
  教师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后,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组织各组代表谈谈本组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过程及制作体会,从录音作品中体现了诗词思想感情、朗诵技巧、噪音去除及添加背景音乐后的效果等方面来综合评价,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分析,取长补短。
  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示赞赏后,指出个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激励。
  设计意图:交流评价的意义在于依据各组作品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能力及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与长处。通过发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环境。学生在展示作品时,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通过交流、成果分享,使学生认识得到提升。
  (四)知识拓展
  利用豪杰超级音频解霸对录音文件进行剪辑处理,并利用专业数字音乐编辑器Gold wave、Cool Edit Pro软件对录音文件进行噪音减少、频率、回声、合唱、定调(男女声转换)等效果处理,提高了录音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市第二中学)
  
  (注:本课学案的链接:http://bbs.itedu.org.cn/UploadFile/2008-3/学生自主探究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