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回归”喜忧参半

2008-12-29王问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5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在我国中小学兴起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一批数学、物理,甚至化学、生物、语文等学科教师“转行”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师。他们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边应用,很快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的骨干,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日,笔者发现,早些年的这种特殊“流动”现象目前又有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学科教师纷纷重新回到自己的本学科,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令人在喜忧参半之余不禁有些困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应用上了一个新台阶。课程整合需要一批既精通信息技术又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各学科起引领作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学科教学的“回归”恰逢其时,可以在课程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令人担忧的是这批信息技术教师经历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从起步到初具规模的完整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离开势必影响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虽然,近年来计算机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生源充足,但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实践过程,加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新教师进入教师角色增加了难度。
  这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选择“回归”,其实并非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离开信息技术学科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似乎可以寻到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回归”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所在。
  任何一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关注教育的人士都会寄予厚望。在中小学校,计算机教室成为学校走向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优质课竞赛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分,信息技术教师成为学校引领信息技术的领头人、教师的“教师”。那个时候,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苦点、累点,但受人尊敬,有成就感。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已经购置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有了计算机教室,计算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象征意义逐渐消失,信息技术教师“沦落”成为“维护工”。因此,有着其他学科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选择了重新回到“似乎更能发挥潜能、更有价值”的原有学科。这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人反诘:当信息技术建设在中小学初具规模,是否意味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到位了呢?当信息技术影响我们的教学理念、行为方式和教学方式越来越深远之时,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引领作用究竟是更高呢,还是消亡了呢?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初期,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一般学生接触不到计算机。从“零起点”开始学,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的组织、管理比较容易。目前学生之间电脑知识的差异非常大。虽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信息技术教师采取了很多教学方法,但面对一群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学生,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呢?现在我们所应该做的是科学规划各学段、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各个学习内容的层次,让信息技术课更“像”一门课程。
  我们应该正视信息技术教师“学科回归”问题,一方面,珍惜这批“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课程整合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安排年轻的、拥有教育技术学科背景的新教师与老信息技术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让刚毕业的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最终维护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襄樊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