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中的政治课复习

2008-12-29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期

  摘要: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就必须在优化教学上下功夫,优化复习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到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的高效复习,并使之良性互动;尤其要加强复习方法指导与创新精神熏陶。
  关键词:初中政治;优化;复习
  
  优质教学,是指为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构建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模式体系。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就必须在优化教学上下功夫,而优化复习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巴班斯基复习最优化理论认为,衡量复习最优化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在当时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卫生学所规定的时间标准,用合理的时间去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
  
  一、优化复习,应强化基础、查漏补缺
  
  政治中考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但不是不要求识记了,更不是削弱对基础理论的考查。在实际考试中,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考生不可能对所有的题目都去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的设问灵活多变,一般来说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知识可搬,因此,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识记,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精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多形式、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弥补复习中的不足,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打好知识基础。
  
  二、优化复习,应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原先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提高,重新构建成有条理、有顺序的知识体系,以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单元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有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比如把考点专题归纳为“历史社会255,思想品德255,”意为地理是2,即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历史是5,即文化交流、科技发明、人物事件、民族统一和近代探索;问题是5,即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和国际社会等。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辅导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系统,然后进行巩固训练。我们还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扩大化,就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考,挖掘出课本中的隐性知识。比如教材中问“是什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做”及“为什么这样做”等角度来考虑。
  
  三、优化复习,要抓准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联系
  
  中考政治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少试题以时事热点特别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社会热点的知识整合能力。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找准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在新情境中提出和回答问题。在复习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热点知识库”,让学生按考点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考试遇到类似题时,审准题后就可以信手拈来。还要注意答案的综合性、针对性和条理性。
  
  四、优化复习,要精心编选习题与加强审题训练
  
  当今中考:试题内容力求体现新课改方向,落实新课标理念,试题有专题化、综合化的趋向;试题形式多样,力求低起点、高立意,将中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很关键,许多学生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题发生偏差。因此,我们在实际复习中,要精心编选练习题,进行设问创新、老题新做、优化组合。要定时训练和评讲,让学生自己找出错题失误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方法和技巧,保持良好的解题状态。使学生有效地避免因审题失误而出现的“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现象。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不同层次要求。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实践中体会到训练一般来说,要具有四个环节:精选实例示范、学生讨论释疑、教师提示点拨、师生梳理归纳。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具备了各种能力之后,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付各种问题。
  
  五、优化复习,要加强方法指导与创新精神熏陶
  
  通过对学生试卷的分析,发现许多同学丢分,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突出表现为:审题能力差,答非所问;表达能力差,答案言不及义,不能正确使用政治术语恰当表述;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不完整;归纳、概括能力差,照抄、照搬教材。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就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
  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特别是“变形的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
  2.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除了试题本身的设问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设问、回答。
  3.对重点题和典型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完善答案。
  4.对往年中考试题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自己先试着作答,然后对照原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
  政治试题的日益开放性,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的创造性答题创设了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坚决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做题时要敢于发挥和创新,不满足于现成的“标准答案”,多思考几个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答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使用“时事、名言”来答题。当然,政治学科的价值决不只是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获得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维习惯。政治学科是当今社会主导价值观渗透和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没有理由放松复习的优化和政治素质的培养!
  总之,教学复习无定法,贵在得法。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复习方法,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只要把握“五要”,即基础要扎实、运用要灵活、头脑要清醒、审题要仔细、答题要规范,定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