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题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08-12-29蒋杰苗金利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把观察、实践、猜测、交流、反思纳入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力量。这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本文仅通过几个教学案例,浅析例题教学中关于“用问题引导学习”及“类比与联想”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引导学习
用问题引导学习是新课标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要求老师在精通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再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呢?
案例1:已知x1是方程xlgx=2007的根,x2是方程x·10x=2007的根,则x1·x2为()
A.2004B.2005 C.2006 D.2007
学生初见此题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老师先不忙于引导,让学生说说从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的问题中看出了什么?
学生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