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2008-12-29苗江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期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如果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因素则会得不偿失,结合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和不懈追求。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提问;课堂变化;课堂阅读;课堂结尾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开拓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时下我们见到了许多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实例,学生们个个主动、生动、能动的学习,然而,细心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则会惊异地发现,在批判传统教学的同时,新语文课堂教学中个
  别问题似乎在不经意间已偏离了轨道。
  
  一、不应忽视学生的思维,仅热衷于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直观呈现,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若盲目加以使用,把课堂装扮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某教师在讲《惊弓之鸟》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投影一只受伤的大雁,大雁边飞边哀鸣(立意很好),学生完全被投影所吸引,但教师并没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是继续切换一些与文章联系不紧密的图片或文字,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被太多的信息干扰得晕头转向,而不能把思维活动集中到文章的重点处,教学目的也就落空了。
  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激活其思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语文课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认真考虑有无必要用、用什么、怎样用、何时用的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多媒体手段用得好,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却用得不够恰当,钳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课堂教学,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不应忽视课堂提问,只追求互动热烈的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设计在于,提问的功效多,让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信口开河,满堂提问,不仅没有思考的价值,还会令人啼笑皆非。如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师:故人西辞什么地方?
  学生:黄鹤楼
  教师:烟花几月下扬州?
  学生:三月
  这种近乎笑话的提问不但破坏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整体性,而且把对诗歌的赏析过程变得支离破碎,诗意全无。
  用有启发性、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逐步加深理解,在学生学习交流中及时点拨、指导。如:根据“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写感受,一位教师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提问点拨:
  1.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角度来看,有什么想法?(A做人要做“真人”、老实人,不能不懂装懂,要有真才实学;B南郭先生有胆有识,机智过人……)
  2.从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事情上,大家怎么看?(A南郭先生不敢正视现实,采用下三滥手段,卑鄙无耻;B南郭先生拥有难得的自知之明,知难而退)
  3.从南郭先生所处的社会制度上看,大家有什么体会?(A齐宣王爱听合奏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作社、吃大锅饭”现象,制度本身就有其弊端;B从齐宣王爱听独奏角度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制度,合理、有效,理应推行,并保持不变……)
  
  三、不应忽视课堂变化,而把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
  
  为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很多教师在课前准备时,煞费心思,力争把课上得完美些。甚至计划好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教师的,也包括学生的,小到一举手,一句话,都力求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实际上,在具体的教学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会把课堂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设计好,那样往往会出现教师代替学生的个人感悟,误认为教师的思维就是学生的思维,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一次教学观摩课中,一教师在讲《塞下曲》时,他按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让学生讨论“将军”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甲:我认为他是个力大无比的人,能将箭射入石棱中。
  学生乙:我觉得他武艺不怎样,他没能射中一只野兽,只是胡乱射到了石头上。
  学生丙:我认为他是个莽撞的人,一见风吹草动,便贸然拉弓了。
  学生丁:不,我认为他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