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思考与研究
2008-12-29徐国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期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预定的效果,归根到底将取决与学生这一主体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如果没有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没有学生自始至终地动手、动脑,教师的教学目标、计划乃至费时费力所做的实践活动都将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品德课堂学习效率呢?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拥有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设置目标,培养参与意识
明确教学目标,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有了中心,有了方向,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目标动机,帮助学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如将教学大纲变为学习大纲、教案变为教案学案一体化,让学生自我描绘知识树或知识网。同时教师要增加情感的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导趣、设疑引趣、实验激趣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层面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把学生参与课堂情况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范围,每节课都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登记与统计,定期进行评比;及时反馈调节,积极评价,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自我肯定,正向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我参与意识。
二、倡导民主,营造参与氛围
1.要求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对于品德课堂教学来说,良好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的首要保证,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启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
以《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一文为例,教学前首先下发有关的交通法规的资料、图片,要求学生自学,了解图片的内容,以便上课时交流。其次要求学生回家时注意路上有多少红绿灯,十字路口遇红绿灯该怎么办,别人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路上有一些什么交通标志,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最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上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怎么样等等。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交流讨论。
2.转化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上台发表见解
品德课堂教学中发现某个同学对某个问题的解法特别新颖,对某个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或者对较浅显易懂,且学生具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这时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
例如《助人为乐》一课中,学生在回忆自己助人和受助的事例时,我分别请了四个同学来讲解,他们结合自身经验,讲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种做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请学生当教师,要注意不能总找某几个同学上台,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再找相应的同学讲解,要让大多数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要注意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三、指导实践,形成参与动力
1.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参与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上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到认真善意对待,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决不能因为学生提出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认真做好引疑的工作,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注意创设情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做到三思而后问,多思而后问,问后再多思。要变过去课堂上总是“老师问学生答”,为现在“学生问学生答”或者老师点拨;要变过去课堂上“定时问定时答”,为现在“随时问随时答”;要变过去课堂上总是问少数几个同学,为现在“多数同学问多数同学答”;要变过去课堂上“讲中问”,为现在“学中问学中答”。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积极性。
2.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参与度
首先,应当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种能使学生喜爱的学习情境。
其次,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整个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和创新过程中自主探究,将探究活动由部分扩展到整体,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比如:《废物利用》一课中,学生陈静用各种瓜子皮粘了十二生肖,还粘得活灵活现,很逼真。她的展示令全班学生惊讶,在学生的要求下,她主动给我们讲了制作方法,博得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掌声正是对陈静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评价。
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动手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