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8-12-29秦海权

体育教学 2008年7期

  一、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体育课程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1]而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活动对健康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身体上的健康,而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则是建立在身体健康基础上的附加目标,还认为这是无限地扩大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或目标范围。[2]笔者认为从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表述完全是符合常理的。这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给广大教师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3]可见,在学习《课程标准》的时候,一定还要结合《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才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好整个指导思想。
  
  二、 关于领域目标
  
  1.内容标准的制定是有层次性的
  关于运动参与目标里的“掌握科学锻炼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恐怕是一些教师的重大误解或者误读。我们看表1里的内容。
  
  摘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01
  从表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水平四还是在水平五,里面所用的几个动词都是“知道”,而不是“掌握”,这两词之间的差别很明显不是在讲同一个层次的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是非常注重每个目标中的动词的采用的。这些目标是运动参与总体目标的进一步阐述,也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按照运动参与领域目标的划分,它们是包括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这两个方面的子目标里的。那么根据《课程标准》,将“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这一目标放进水平五的运动参与目标里是完全恰当的。而要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则是在水平五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的“知道如何为自己或他人制订运动处方”的发展性目标。要达到这个发展性目标,那么“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这个目标就自然包含其中。
  2.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划分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划分办法
  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学习领域是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但是显然,我们又不能将五个领域目标相互脱离来看待,换句话说,两条主线存在一显一隐的关系。运动是显性的主线,而健康则是隐性的主线。从这个方面来讲,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困难,前提还是广大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解读》来体会和理解。有学者建议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个领域目标简单合并,对于不同水平运动技能要提出相应的运动参与层次目标,[2]这样做笔者认为不能达到目的,只能是做换汤不换药的浅性移动和调整。而还有专家学者在修改建议中提出要将五个领域(方面)目标改称“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身体素质”、“锻炼方法”、“情感体验”五个新的领域,[6]这种划分方法好像是更符合大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但是细细思考,笔者认为其中的“运动技术”这个领域表述仍然欠妥,教师教给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在学生身上内化并运用出来,我们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是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实现的。现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展开教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这个领域用“运动技能”一词来表达要优于“运动技术”。而其它几个领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在学习中还发现,有专家学者提出要将学习领域目标中的“领域”正确理解成“内容”,[6]认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都不是内容,所以才提出了以上“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身体素质”、“锻炼方法”、“情感体验”五个新的领域的划分。其实,“领域目标”不能简单理解为“内容目标”,所谓领域是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或者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8]显然,《课程标准》中“领域”一词是前一个意思。而内容从哲学上讲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趋势等。[9]从一般意义上讲,内容是指物件里所包含的东西或者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8]可见要把它们直接画等号,这是欠妥的,也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目标统领内容的核心思想直接相违背。况且,真要是换成这新的五个目标,仍然将会是《课程标准》里五个领域目标的重新组合,只是不同的目标分类而已。最后,为了避免如上类似误解和误读,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将五个领域目标改称五个方面目标,这样一定程度可以避免上述的困惑和误解。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相信有关专家学者也会借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成功经验进行修订和改变。
  
  三、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没有对课程内容作具体的规定,而是在内容标准中相应地列举出每个水平的学生在达到该学习水平时应该学会的各类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建议性地给出实施的教学内容,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和空间,[11]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当地的乡土教材,如:滚铁环,踢毽子等。这些内容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讲,易于开发,便于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教学大纲上规定的过死的内容(如单杠,双杠等内容)对农村中小学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困境。有学者提出采用“一标多纲”的办法来解决《课程标准》弹性过大的问题,[2]实际上,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做得比这还要多,采用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对来讲,现在国家更加注重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四、关于新体育课程体育学习评价
  
  新的体育学习评价一改传统的甄别的单一功能,分别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形式上都作出新的尝试。因此,给学生的是更加客观和公平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新的体育学习评价除了注重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这些内容的增加和完善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在评价方法上,《课程标准》不仅注意终结性评价,还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绝对性评价,还重视相对性评价,不仅重视定量评价,还注重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在评价形式上,《课程标准》改变以往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量表评价,评语式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3]有学者认为这些都缺少具体范例或具体指导,基层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从着手,评价尺度的不好把握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种评价内容的权重占多大很难确定。[2]这些困难实际上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几年当中,课程专家学者们通过与各省市的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和实验,一线老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统计知识自制评价标准,契约式学习方式以及体育学习评价软件开发等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教育大省——江苏省,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课改大好局面。新型的体育学习评价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各种学习表现和平时成绩,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好电脑等现代化的工具,做到对学生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与全面客观。
  
  五、结论与建议
  
  1)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几年的推广实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体育教师抓住机遇力图通过新体育课程提供的平台充分展现自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建议广大体育教师要紧紧结合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资源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理念,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以求从观念上完整把握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质内涵。
  2)对于《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设定,部分基层教师在理解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但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改为五个学习方面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其理解的模糊和随意,课程改革方向指代更加清晰和明确。
  3)《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没有做大纲式的过死规定,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有为数不少的基层体育教师面对《课程标准》的这种“放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要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并且给予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的局面。
  4)《课程标准》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非常全面,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还没有快速将先进课改区先进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践经验向后进课改区推广介绍,造成部分地区面对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不能有效实施和落实。因此,更多的需要从思想上转变广大体育教师用传统的单一性评价模式来甄别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提倡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以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公正的评价。
  5)虽然《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体育学习评价等方面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关专家学者着手修订完善时要根据课改实施情况,为《课程标准》能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做出适宜的修正。
  6)当前还有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对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态度属于对抗型、封闭型、等待型、观望型及依赖型,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参加新课程学习和培训,助其早日向参与型和科研型的体育教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