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还是接受

2008-12-29赵超君

体育教学 2008年7期

  从学习论的角度看,人类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分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类。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发现学习”以其培养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独特价值,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也成为体育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决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因为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的、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考虑到运动技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学习对象是一个千差万别的群体,教学方法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进程又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我们就会意识到,根据运动技能的不同特点,探讨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才是一个对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从教学方法的视角重认运动技能
  
  现代心理学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技能进行过分类,但这些分类多从心理学角度或动作本身的技术特征出发进行分析,较少考虑运动技能教学方法的因素。在非体育专业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技能是一种实现体育多元价值的载体,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多的被赋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意义而不是竞技的意义。因此,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重新认识不同类型运动技能所具有的特点,探讨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突变性与渐变性运动技能
  根据人体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状态突变这一特征,可以把运动技能分成突变性技能和渐变性技能。有些运动技能从非独立完成状态向独立完成状态的转变存在一个相对清晰的界限,操作状态在连续的渐变中存在一种跳跃式的突变,即连续变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发生了状态突变,我们把这类技能称为突变性技能。例如自行车、游泳、独轮车、单杠、双杠、支撑跳跃和技巧中的许多动作等就具有这类技能的特点。在这类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练习者能否实现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即“会”与“不会”之间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学生在没有助力的情况下完成了直腿后滚翻或双杠屈伸上动作时;当一个学生骑自行车或独轮车不再摔倒时;当一个学生在水中不再下沉而能自主游进时,我们说这就是运动技能形成进程中的拐点,一种技能掌握进程中的状态突变。
  还有一些运动技能,人们一经示范讲解,甚至只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就可以尝试着进行练习,就可以实现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但动作的正确合理和熟练自如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渐变过程,我们很难在这一连续渐变过程中找到一个技能熟练与否的临界点,这类技能可称之为渐变性技能,例如跑步、跳跃、简单的投掷、投篮、传球、踢球等等就具有这类技能的特点。在这类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很难找到练习者“会”与“不会”的明确拐点,很难找到练习者在哪一刻进入了技能熟练状态,正如在一个中学生从初练跳远到成为等级运动员的连续渐变中,我们很难找到他在哪一刻进入了技能的运用自如阶段。
  简而言之,突变性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状态变量达到临界值时才能实现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的动作,或者是不经过教师示范讲解就无法从事独立练习的动作,这类技能一般具有一定难度或对动作规格有特定要求。而渐变性技能则是一开始就能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但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改进、熟练和巩固的动作。
  2. 创编性与本能性运动技能
  创编性运动技能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编造出来的动作或动作套路,或者是对动作技术和身体能力提出特定要求的运动技能,这类技能对动作的规范性和技术规格具有统一或特定的要求,即外部限定条件在动作技能中占据优势地位。如各种武术套路、体操动作、健美操、跳水等表现类项群可归入此类。田径运动中的跨栏、撑杆跳高等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其技术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多地被人为地赋予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失去了本来的自然面目,也可归入此类。
  本能性运动技能大多属人的本能行为和基于基本活动能力支持下的身体动作,是人类在遗传基础之上通过生活实践逐渐习得的动作技能,人类本能和习惯力量在动作技能中占据优势地位。如各种走、跑、跳、投、简单的悬垂、支撑、攀登、爬越以及游戏中的各种创造性动作和球类运动中的一些简单技术动作等可归入此类。
  创编性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学习者必须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先去感知动作,建立动作表象,然后才能重现此类动作。如果练习者尝试完成此类动作,会不知从何下手或改变动作方法与规格。即使一个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学习者也必须经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才能重现出符合要求的动作。学生的“会”与“不会”很容易判断,这一点有点像前面提到的“突变性技能”。本能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则无需经过专门的讲解或者示范即可尝试进行练习,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运动知觉,建立动作表象,改进和巩固动作技能。这种尝试练习可能不太符合规范的动作技术要求,但一般不会改变动作的性质和主要技术特征。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单脚跳过一段距离,学生可能跳得不尽如人意,但单脚跳的基本特征却不会改变。因此,本能类运动技能比较适合运用探究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在体验、尝试中探索正确方法,归纳技术要领。
  
  二、运动技能特点与教学方法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只有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突变性和渐变性运动技能在掌握进程中的差异性导致教学策略上的不同要求。突变性运动技能在学生不能实现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时简直就无法从事正式和完整的练习,因此,大量诱导练习、辅助练习手段和程序教学思想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习步骤,通过一步一步的诱导或辅助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实现独立操作或持续操作。而在渐变性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则可以直接开始完整练习或尝试练习,在尝试和体验中认知动作,逐步改进和完善动作技能,通过游戏、竞赛,变换练习形式和辅导、纠错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技能的能力。
  在创编性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接受学习”仍不失为一种方便、高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和“探究”学习则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为特定的规格要求或技术的复杂程度会使“自主”与“探究”困难重重,“探究”的过程会成为一种费时费力的“弯路”,而身体活动中的这种“弯路”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究竟有多大价值尚很难确定。在本能性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学习带来较大困难和不利影响。
  下面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教学方法不适应运动技能特点时,技能的学习就会陷入尴尬境地。如有的教师在教双杠的屈伸上这一动作时,只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就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或者让学生进行所谓的“探究”,结果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总是难于完成动作。因为他们对这个动作的伸腿、制动、压杠等技术要领不得而知,又缺乏正确的肌肉感觉和时空知觉,很难通过简单的模仿和尝试学会动作。屈伸上属于突变性和创编性运动技能,对这一类动作,采用诱导练习和辅助练习,讲解分析动作要领,运用助力等方式一步步地掌握动作才是更加有效的学习途径。
  相反,有的体育教师在快速跑的教学中,对学生滔滔不绝地分析短跑动作要领,观看动作图片,提出跑的技术要求,而学生虽然想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去跑,但却破坏了自己原有的“自然跑型”,反而造成了邯郸学步的结果。因为跑是人类最本能最天然的运动技能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短跑看成是本能性和渐变性运动技能,可以不苛求技术细节而是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速度素质,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
  
  三、结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呼唤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忽略运动技能的不同特点,用同一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不同的技能,其效果必然难遂人愿。因此,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重新认识运动技能,寻求有针对性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对于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来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