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篮球行进间运球
2008-12-29周俊
体育教学 2008年7期
一、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通过情境感受“5.12”,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殉难人们的悼念,用行动来引导学生锻炼身体保家卫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在练习比赛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思考、尝试、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
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用于快速进攻、突破、推进过程,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是初中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一学生,首先应打好基础,学好篮球行进间运球。
本课所上班级为初一年级,刚接触篮球,在初学篮球阶段,强调运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手段。本堂课将篮球运球贯穿于“抗震救灾”,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巧”练行进间运球,有利于将来学生技术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使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提高运球绕障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和老师引导,让学生体验抗震救灾的情境,明确多样的篮球运球练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球的动作和方法。
难点:运球时身体重心移动要平稳快速,上下肢体动作协调配合。
五、场地器材
篮球场2个,每人一个篮球。
六、课堂预计
最大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40%。
七、学、练建议
1.避免华而不实。“抗震救灾”应该发自内心,作为一次德育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而在篮球运球的教学上,应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把“抗震救灾”作为模拟情境,辅助完成教学内容。
2.要注意引导学生——“5.12”的沉默哀悼和篮球运球练习的热闹气氛之间的“静”、“动”结合,让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报效祖国,把希望带给灾区人民。
3.在最后行进间运球练习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运球的实用性:如何运得快,如何绕过障碍物,如何处理运球失误。让学生在练习比赛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八、教学流程
(一)“大地震动”(5~7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教师介绍情境: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目前死亡人数达5万多人。
2.游戏:震动与传播,介绍地震震动的形式。
“震动与传播”方法:学生分男女两组,分别在规定场地散开,由各队的一名代表当“震源”,拿球触人,碰到的人也连带“震动”传播,拿球加入到“震源”当中,直到大家都拿到球一起震动为止。要求:注意安全,不能拿球砸人。
教师:讲解示范,用语言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游戏。
(二)“回顾历史”(12分钟左右)
1.教师带队行进间运球。
教师:讲解运球的方法要点,示范动作。
2.学生自主排出“5和2”,教师提示“5.12”(如图1)。
3.球性练习。
1)球性练习;2)复习高低运球;3)回顾“5.12”,大家一起为死亡的灾区人民默哀10秒钟。
(设计思路:运球过程中,一方面对学生行进间运球由球性练习到运球进行了过渡,起到了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效果,同时通过队伍的调整,排出“5.12”,回顾历史,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报效祖国。)
(三)“抗震救灾,运输物品”(15分钟左右)
1.行进间运球。
a.行进间高运球,低运球,高运球回(引导学生如何绕回快);b.运球绕杆回(提问如果运球失误该如何);c.滚球运球绕杆回。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优秀学生展示。
2.运球接力游戏(运输物品):在规定范围内,男女生各两组运球接力比赛,先全部运完队胜出,1~2次,可适当增加难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游戏。
(设计思路:一方面情境教育,感受灾区的困境和气氛,一方面通过比赛,加强运球速度概念的巩固,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
3.教师讲评,表扬评价。
(四)“祈祷祝福”(2~3分钟)
1.放松身心(设计思路:通过学生拍击身体部位,达到使学生心情放松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巩固学生的球性)(1)向上抛球,拍击身体各个部位。(2)向上抛球为中国祝福,把希望抛向灾区人民,四川加油。
2.教师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肯定,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讲评)。
3.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