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需求分类及其培养途径

2008-12-29周清香平先秉何恒波

中外企业家 2008年1期

  物流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湘潭市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是导致物流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湘潭市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湘潭市物流需求的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一、湘潭市物流发展现状
  
  1.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为湘潭市物流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湘潭市作为长株潭的“金三角”地区,也是长江以南四大中心城市(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的唯一地理中心,交通便捷,全市有京广、湘黔铁路,京珠、上瑞高速,107、302国道在境内交汇,水运全年可通千吨级货船,航空距离也很近,有利于物流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发展物流的基础条件设施较好,公路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约46公里,位居全省、市州之首,拥有一个火车站、一个集装箱码头、31条铁路专用线和一批大型仓储企业。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使湘潭市作为联结中部五省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纽带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也为湘潭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湘潭市大型工业企业成为湘潭物流发展的源动力。湘潭是传统的工业城市,拥有如湘潭钢铁集团公司、湘潭机电集团公司、江南机器、江麓机械等一大批大型工业企业。近年来,湘潭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从国外的实践看,物流需求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商业,现在湘潭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以重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已达86.6%,货运量很大,特别是近年来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拥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巨大市场空间。
  3.湘潭市物流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湘潭拥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十四总、铁牛埠、易家湾、双马千吨级码头,具有湘中、南地区商品聚散中枢的区位优势,结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多为东北进西南去的特点,以及公路、水运、铁路交通多联式运输方式,按照湘潭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从2003—2010年,加快“1-4-8”项目实施,即一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八个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一个物流园区即双马物流园,为综合性物流园,占地1km2,拟规划以生产资料为主的物流企业,依托水路、公路、铁路发展物流园;四个综合性物流中心(石油物流、机电、化纤、纺织品等专业物流中心的集聚):汽车东站物流中心、岳塘货运物流中心、雨湖货运物流中心、易俗河物流中心;八个专业配送中心:湖南步步高物流配送中心、大汉钢材物流配送中心、三和药业物流配送中心、汽车物流配送中心、农资物流配送中心、荷塘高科技材料物流配送中心、九华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中心、砂子岭生活资料物流配送中心。
  
  二、湘潭物流需求人才分类
  
  根据湘潭市经济与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笔者根据课题调研的实际情况,将湘潭市物流需求人才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和类别:
  
  第一,按照物流教育层次,可以分为非学历与学历两个层次。学历层次物流人才主要包括通过学校学习,获得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中职教育等学历证书的物流人才。他们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物流教育行业人员、物流中高级从业人员等。非学历层次物流人才主要是指包括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物流职业从业资格人员,如物流师、采购师、教育培训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等获得相应证书的物流人才。
  第二,按照能力需要,可以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基层物流操作人才,即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这种人有着一流的操作经验,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对具体的作业上货、分拣、堆垛、打包、包装、配送、配装等作业很熟练。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包括企业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运营人才两大类。企业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指的是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他们的工作中心是为企业的生产运作做好物流服务,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物流战略,与物流公司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是物流的实际操作者,包括仓储、运输、管理企业等,这类人才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一部门进行管理,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使本环节的物流工作进行得更有效、更合理。此外,还要有整个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高层物流管理人才,即物流政策研究人员。这类人员主要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物流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我国物流实际运作情况制定物流发展法律、法规,为推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按照物流作业范围,可以分为国内与国际两个层次。国内物流需求人才既包括从事基层、中层从业人员,也包括高层次的物流研究与规划的物流人才。国际物流人才是指从事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保险业务、仓储管理、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国际物流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湘潭市形成了以湘潭钢铁集团公司为首的多家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因此对于湘潭市来讲,物流需求人才的分类也应该分为国际与国内两个层次。
  
  三、湘潭市物流需求人才的培养途径
  
  1.政、校、企三方合作,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学校以及企业等诸多部门。第一,湘潭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湘潭市物流教育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比较差异,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一部分大中专院校,促进物流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同时应组织有关物流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提高湘潭市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第二,物流企业应建立物流科研机构,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第三,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应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有关咨询、研究、培训、服务等项工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物流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第四,作为湘潭市政府和物流行业协会应充分行使各自的职能,为企业和学校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促进物流科研教学人才素质的提升,加速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而且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大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力度。无论是从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来看,湘潭市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远远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学历教育,湘潭市可以以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为主培养中、高级的物流人才;以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辖区内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基层物流人才。同时在湘潭市成立专门的物流研究所,满足企业对相应物流技术的需求。另外,必须加大非学历教育,湘潭市可以依托本市物流行业协会,强化物流职业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尽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应强化职业培训工作,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及教育培训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尤其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3.建立基层、中层以及高层物流需求人才纵向流动机制。物流需求人才的纵向流动指的是物流人才的向上延伸或者向下延伸,向上延伸是指基层、中层物流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向各自不同的层次岗位迈进,向下延伸是指中层甚至高层的物流人才可以向基层的物流人才所处岗位流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层物流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高层物流人才更好地了解基层物流的运营状况,让其物流决策与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4.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学队伍。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的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目前湘潭市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专业转向而来,整体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着物流理论功底欠缺,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教师,一方面要求他们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到国内外比较成功的物流企业进修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增强物流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湘潭市软科学项目《筑起人才制高点,促进湘潭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的子课题研究成果(ZJ200701)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与管理系)